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3年第一期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二○一三年第一期

(总第3期)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办 2013年9月12日

本期内容

一、中心新闻报道

二、中心工作报道

三、中心研究报告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湖 北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一、中心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侯惠勤教授做客中心深刻解读意识形态

2013年5月27日上午,应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中央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首席专家侯惠勤教授,在思齐厅作了题为《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湖北大学副校长、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鲜兰教授主持。通识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天琼、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院长徐方平、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主任助理翟艳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教师,以及相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侯惠勤教授分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两次重大转型,并深刻揭示了当代意识形态转型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和新动态。他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渗透于社会生产与生活、学术研究、全球交往等诸多领域。要弘扬社会利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最后,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对本次报告会作了总结和点评。她认为,侯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生动幽默,不仅理论造诣高,而且积极回应社会现实,解答人们思想的困惑,极富启发意义。侯教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是他梦寐以求的价值追求。报告会持续两个多小时,气氛活跃、反响强烈,极大地开阔了师生视野,提升了辨别意识形态是非的水平。

会后,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凡教授亲切接见了侯惠勤教授,对侯教授给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学术活动得到了学校党委宣传部、通识教育学院、社科处、校团委等部门的积极支持。(江丽 何小艳)

长江学者汪信砚教授来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作学术报告

2012年10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前沿系列讲座《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世界现代化与发展中国家“迟发效应”》学术报告会在学院五楼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汪信砚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也是我校“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本次报告会分别由贺祥林教授和郭大俊教授主持。学院全体教师以及相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讲座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上午主题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汪教授从四大问题展开:一是何为全球化;二是全球化的当代特点;三是当代的全球化问题;四是当代的反全球化运动。特别是对当代的全球化问题,汪教授进行了多方面的阐发,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全球化问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球化问题、人与自身关系的全球化问题、全球范围内普遍的价值观冲突。下午题为《世界现代化与发展中国家“迟发效应”》,汪教授主要从两大方面讲述:一是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二是对世界现代化的反思——发展中国家的“迟发效应”。特别是对世界现代化的四个反思,汪教授娓娓道来,见解独到而深刻。

汪教授的精彩报告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郭大俊教授对本次报告会作了总结和点评,他认为,汪教授视野开阔,旁征博引,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善于挖掘现象背后真理性的东西,富有启发意义。马院师生从汪教授轻松幽默的言谈中,有幸聆听了先生的教诲,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受益匪浅。(江丽、彭菊花)

团省委书记张桂华为我校第十二期团校作首场辅导报告

2012年 119日下午,我校第十二期团校暨琴园精英学生骨干培训班在会议中心思睿厅隆重开班。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张桂华作了题为“‘青年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解读的首场辅导报告。报告会前校党委书记刘建凡在思贤厅会见了张桂华,对其来校表示热烈欢迎。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邓长青主持。

张桂华从青年视角出发,站在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青年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青年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两个问题,指出了中国青年是在经过无数的对比和反复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高高飘扬的理想主义大旗对中国青年永远具有无穷的魅力。张桂华结合我省省情,深入浅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同时寄语学员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崇高理想;刻苦学习,锻炼能力;吃苦耐劳,磨练意志;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邓长青对琴园精英学生骨干培训班这一培养形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对学员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铭记责任,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二是要善于思考,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做青年成长成才的积极促进者;三是要把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自我学习结合起来,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优秀实践者。


《江汉论坛》陈金清、刘龙伏研究员与中心师生交流座谈

2012年11月15日下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邀请,《江汉论坛》主编陈金清研究员、副主编刘龙伏研究员在院五楼会议室与马院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学院相关领导、教师和博士生等30余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主持。

陈金清主编首先介绍了《江汉论坛》的基本情况,《江汉论坛》于1958年创刊,其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先生,《江汉论坛》在全国现有社会科学期刊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接着,陈主编就师生应该如何科学选题、撰写及发表论文等问题进行了介绍,指出创新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文章在论之有据的前提下一定要突出新意。刘龙伏副主编则结合自己多年的编辑经历就投稿的具体注意事项向在场师生作了详细介绍,令在场师生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随后,部分青年教师向两位主编请教在论文写作和发表中存在的困惑,陈主编和刘主编都一一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学院一些长期关注《江汉论坛》发展的老教授,也就其建设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副院长周芳教授做总结发言,感谢两位主编给师生带来的学术讲座以及对学院的长期支持,并代表学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本次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彭菊花)

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为社区干部群众作报告解读十八大精神

2013年531日,武汉首个大学社区教育学院由湖北大学和徐家棚街办事处合建成立。两个教学点分设于徐家棚街赵家墩社区和油料所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008年成立的湖北大学“博士义工队”的成员们每月都将深入社区,为居民们释疑解惑。

社区教育学院的首场讲座由湖北大学副校长、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开讲。在油料所社区三楼报告厅,她为120余名社区干部和群众作了题为《十八大新政解读》的专场报告。杨教授没带讲稿,侃侃而谈一个半小时,对相关理论政策如数家珍,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会后,听众之一、徐家棚街党工委书记陈鹏楠认为,杨教授的报告是一场生动的高水平的党课,对提高基层党建干部的理论水平很有帮助。

人民网、湖北日报、新浪网、荆楚网、天津网等国内重大媒体都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和转载。

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期马克思主义论坛

2012年10月18日下午,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期“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六号楼MPA教室正式开讲。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杨业华教授作首场主题报告,题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学院全体教师以及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主持。

杨业华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五个问题展开:第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的研究,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科学的界定;第二,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三,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为重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外部环境的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预见性;第四,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环境的研究,切实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环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第五,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概念、原理和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将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全体师生一致反映受益匪浅。各位老师和学生在杨教授讲座结束之后,与杨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副院长周芳教授对首场“马克思主义论坛”报告会做了总结和点评,她认为这次报告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现实,使我们能够享受思想盛宴、品味文化大餐。首场主题报告会的成功,为后期论坛的有效进行开了好头。

“马克思主义论坛”由我院政教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联合党支部主办。此后,将每月举行一次报告会。以充分发挥学院的师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更好地为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彭菊花)

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主讲校科技节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讲座

2012年11月22日下午3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校科技节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讲座暨“谈谈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主题讲座在模拟法庭如期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主讲,校团委副书记郑仲,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邹浩出席讲座。讲座由马院团委书记邹浩主持。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杨教授形象通俗的开场白让同学们忍俊不禁,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接下来,杨教授列举大量实例从社会调查的内涵、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的艺术与技巧及如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等五个方面对主题作了系统、理论而又详尽的阐述。针对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书写,杨教授结合即将开展的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强调:题目的拟定必须找准切入点,摘要的写作要凝练,正文的构思要讲求逻辑,参考文献及注释要注重格式规范。

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提问非常踊跃。杨教授对于同学们提的“如何在老问题中有新的发现”、“社会调查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怎样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问题均给予了耐心而详细的解答。针对社会调查研究的价值,杨教授指出,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不要盲目追逐短期的成果应用带来的物质利益,而要注重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是否提升了自我对未知问题的理解力以及是否培养了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

5点整,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杨教授结束了今天的讲座。主持人用“踏踏实实”一词形容了聆听此次讲座的心得,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注意讲究方法、技巧,把实践做成一门艺术课,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本次“谈谈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据悉,本次讲座是校科技节学术讲座系列活动的第一讲,旨在通过讲座的形式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科技素养、开阔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

中心副主任周芳教授为学工系统及学生干部作十八大精神学习专场报告

2012 1227日下午,湖北大学学工系统及学生干部学习十八大精神专场报告会(学工求是讲堂第三讲)在三号楼报告厅举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芳教授给大家作了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德支撑的主题报告。学工处、武装部、校团委全体工作人员,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专兼职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代表参加报告会。

报告一开始,周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组反映当今社会诚信危机的漫画,漫画里,路人对于老人的摔倒无动于衷,皮革奶毒奶粉地沟油大行其道。有人摔倒,该不该扶透视了当下社会道德滑坡、公民道德素质下降的现状,与十八大所描绘的蓝图相去甚远。周教授谈到,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公民良好道德素质的支撑。

在谈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所要坚持的原则时,周教授引用了孔子对于治国问题的论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周教授表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的强制迫使你遵守法律,内心真正接受法律则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同时周教授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可供执行和遵守,但达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高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众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

就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途径,周教授尤其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心态。周教授还就时下江南Style的风靡表达了她的看法,江南Style在很多场合重复出现并非是由于它内容深刻,音乐炫美,只不过迎合了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沉下来,静下心,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发现和理解幸福就不是件难事了。

谈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现实意义,周教授从国家,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分别加以论述,她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有责做先行者、示范者,将国家的需要、学校的要求和自我需求相结合,引领公民道德素质提高。

最后,周教授寄语在座学子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挥洒青春热血。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研究生学术科技节创新论坛暨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二讲成功举行

2012年11月29日下午2点30分,湖北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研究生创新论坛暨马克思主义论坛系列讲座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五楼会议室隆重展开。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大俊教授主讲,中心骨干陈翠芳教授主持,我院徐方平院长,周芳副院长、政教系全体教师以及硕士生、博士生出席了讲座。

本次研究生创新论坛是一场旨在响应党中央关于“十八大”学习的号召和鼓励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推进科研创新的高水平学术报告。郭大俊教授主讲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他从选题的依据、研究的思路以及最后的结论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并指出无论从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角度,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对于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报告会后的互动环节,会场气氛非常活跃。刘祖春老师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衡量标准的问题,刘睿老师提出实践与实用的区分标准问题,以及赵涛老师提出的实践形式的问题,引发在场老师和研究生的激烈讨论和踊跃提问,郭教授对于上述问题也都一一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讲座历时一个半小时,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此次讲座既增强了学院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又拓宽了研究生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最后,讲座在一片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朱方园 陈慈)

中心骨干刘靖君为学生政工干部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辅导报告

2013530日下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学工处处长刘靖君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可为、所处环境及应对概略、学生政工干部如何加强学习三个方面,为校党校第157期(学生政工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作了题为《深刻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 积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报告。

刘靖君首先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重点强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有可为。他指出,在宏观层面,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关乎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着民族的未来与发展;在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给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刘靖君随后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高等教育发展等五个维度深入阐述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从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途径创新、手段创新、评价创新等六个方面详解了应对策略。

就学生政工干部如何加强学习,刘靖君以32字与全体学员共勉:博而专一,勤读善学;学深悟透,探求真知;持之以恒,终身学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

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参训学员表示,报告紧密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说理透彻、事例鲜明、数据翔实、风趣幽默,对推动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担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扎实工作,潜心育人,为开创我校学生工作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和副主任周芳教授参加全国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探讨学科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会、《思想教育导刊》、南京政治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八次博导论坛,2013年7月4日至6日在南京顺利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复旦大学顾钰民教授、吉林大学韩喜平教授等研究会领导出席会议。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人民出版社、《思想教育导刊》等7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近100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湖北大学副校长、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负责人杨鲜兰教授和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应邀出席会议。杨鲜兰教授参加了小组讨论、作了交流发言,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周芳教授向论坛提交了《审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论文,并在小组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听取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顾海良院长、教育部社科司徐艳国副司长、南京政治学院训练部李昆明部长作的主题报告,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们观看了由靳辉明教授指导拍摄的纪录片《寻访马克思》,听取了陈占安教授代表学会作的总结讲话。论坛内容丰富、节奏紧凑、讨论激烈,学者、专家在学科理论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和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出席

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会

201211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和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出席了在湖北经济学院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研讨会”。研讨会由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与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联合举办。湖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海鹰、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资源教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桂胜等领导出席。全省高校会议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徐方平教授是作为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聘请的学术委员应邀出席的。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向研讨会提交论文《论评价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中的作用》并荣获一等奖,被推为大会交流发言。中心骨干青年段凡博士提交的论文《论高雅艺术进校园方法创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荣获三等奖。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与湖北经济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都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徐方平、杨业华等基地研究骨干出席会议,提交论文,必将进一步推动学院和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中心骨干陈翠芳教授参加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

20121221-22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以及各省市的青少年研究机构、团委、团校和部分高校青年工作者和研究者,共500余人参加了会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陈翠芳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向论坛提交了《着力营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合力》的论文。

本次论坛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主持开幕式,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常宇、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罗梅发表了讲话。

论坛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报告和重要发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作了“青少年教育与十八大精神”的主题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作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发言,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作了“中国梦与青年命运”报告,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常宇作了“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与青少年社会关系重构”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谈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与青少年工作”。会议第二阶段是分论坛活动,共设五个分论坛,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青少年文化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少年生活方式养成、保障和改善民生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共青团基本职能的履行与工作创新。中心骨干陈翠芳教授参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少年生活方式养成”分论坛的讨论并作了发言。最后,各分论坛代表进行了大会汇报和交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会秘书长刘俊彦作论坛总结。

本次论坛以80后、90后青少年发展为中心议题,涉及当代中国青少年在价值观念、公民意识、民主意识、生态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作为、问题及诉求,从青少年工作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视野宏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实践性。中心骨干陈翠芳教授参加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不仅交流了中心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了中心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联系,而且带回了最新青少年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对推动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心贺祥林杨业华教授参加第七届荆楚学术前沿论坛

为了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的探索,繁荣荆楚学术,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武汉纺织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荆楚学术前沿论坛于2013年5月25日在武汉纺织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湖北省内外3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的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贺祥林教授和杨业华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贺祥林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会议共收到论文80篇,24篇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我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的学术论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定分析》获得一等奖。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曾婕,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尚钢分别致欢迎辞。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庆章,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刘义,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功成出席会议。论坛由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潘慧明主持

与会专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凝练,将其概括为12个词、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对于廓清当前社会的各种思想迷雾,培育基本价值共识,引领社会价值导向,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扎根于公民的本职工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全国人民学习中国梦的背景下,要正确认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两者都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价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中国梦具体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核心和思想保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两者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服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就是中国梦一步步实现的过程。

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全国研讨会

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研究,由复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办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全国研讨会”于2013419-20日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央编译局、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参加了会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导杨业华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向会议提交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论文。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致欢迎辞,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十八大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任务思政学科建设的主导方向与基本理论思政学科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行动计划、学科建设与培养目标的丰富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政策发展、思政学科的研究领域和问题意识以及思政学科建设的中心与边界、领域拓展等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杨业华教授在会议上不仅介绍了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情况,而且就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研究的拓展与微观研究的深化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探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引起了会议热烈讨论,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中心主任杨鲜兰和副主任周芳的论文分别获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近日,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召开了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表彰大会。湖北大学有9项成果获奖,获奖数居全省第五。此外,还有5项成果获得优秀提名奖。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的论文《论马克思的需要动力思想》获得二等奖。中心副主任周芳教授的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看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获得三等奖。中心青年骨干吴志娟博士的论文《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民主革命认识的日趋深化:以中共一大到三大的政治口号演变为视角》获得优秀奖。

中共武汉市委有关领导出席了表彰大会,并对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理论创新,促进武汉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获奖个人和先进集体表示祝贺。

据悉,这次共评出荣誉奖3项(著作1项,论文2项);一等奖10项(著作4项,论文6项),二等奖42项(著作18项,论文24项),三等奖85项(著作27项,论文58项),优秀奖86项(著作30项,论文56项)。

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主持的教研成果

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 5月8日下午,在湖北大学2012年优秀教学成果奖及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表彰会上,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业华教授主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因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受到学校集体表彰。

该成果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指向,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两个方面深入系统地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改革问题,着力构建了“五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模式,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团队近五年持续探索的结果。

该成果主要提出了在教学研究领域率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重视教育教学环境研究,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等六大创新点,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的基础理论问题、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等七大解决教学问题对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有重大推进作用。

据悉,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是为激励全省高等学校及其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学习、借鉴、运用先进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做出新贡献而设置。此次我中心杨业华教授获二等奖殊荣,全校只有4名,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雄厚实力,彰显了我中心科研团队协作创新的魅力。(何香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近日,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该学科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一级学科,也是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

为积极推动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熟悉和落实国家关于博士后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要求,我院段凡老师于2012年10月21-27日参加了在福州大学举办的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培训会议,为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此次科研流动站的获批,是学院去年2月份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第一项颇有显示度的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

中心骨干陈翠芳、段凡申报的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立项

2013419日,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评审结果揭晓,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陈翠芳教授申报的课题《生态文明视野下科技生态化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立项;中心青年骨干段凡博士申报的课题《法治思维视阀下的法权逻辑构建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立项。

这两个研究项目的成功立项,彰显了我中心科研团队的研究实力。

中心骨干刘靖君申报的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基金立项

2013521日,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评审结果揭晓,湖北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中心在读博士生刘靖君副教授申报的课题《人本主义视阈下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效作用机制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金立项。

该项目的成功立项,彰显了我中心科研团队的研究实力。

中心骨干段凡博士申报的课题获共青团湖北省委立项

2013523日,共青团湖北省委组织的2013年度全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立项结果揭晓。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青年骨干段凡博士申报的课题“当前湖北省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获得2013年度全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立项(课题编号2013YB025)。

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落幕,我中心指导的两项作品获省三等奖

2013年6月2至3日,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及颁奖典礼在中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田玉科观摩终审决赛作品并出席颁奖典礼。团省委书记张桂华,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辉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被誉为荆楚学子学术科技“奥林匹克”,入围终审决赛的288件科技作品在中南民族大学体育馆内接受来自省内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近50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现场问辩。最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杨业华教授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的现状调查》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核心骨干熊友华教授指导的《网络极化与大学生互动状况调查》均获省三等奖(湖北大学共选送十二件作品)。

该两项作品分别是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团队经过艰苦调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调研获得到了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心成员杨业华教授和熊友华教授对调研全过程给予了专业的指导。两项作品分获湖北省2012年、2011年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在两项作品基础上形成了多篇辅助论文,其中《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网络发生机制》一文发表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四期,《“网络爱国主义”融入青少年的教育过程研究》发表于《楚天学术》第21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网络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和《高中思想品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两项作品获得佳绩、多篇辅助论文获得发表,不仅为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数据,还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充分彰显了中心在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作用和中心骨干较强的科研能力。(李青洪

中心骨干康志杰教授组织2011级政教学生到长春观实地学习

2013年5月31日上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伦理学》课程的康志杰教授组织2011级政教的同学们走出课堂,前往武汉长春观进行了一次实地学习。

康志杰老师秉着“学在课堂之内也在课堂之外”的理念倡导并组织了此次长春观实地学习。

长春观郑崇滨道士为同学们此次参观的导游。并向同学们讲述了道家与道教的渊源和民间流行的卜卦、算命等神仙方术。前者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后者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性质是不同的。两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极其代表人物。袁道士现场还利用阴阳五行之术为同学们展示了天气、时令等基本的推算,使得同学们纷纷感叹道教的博大精深。同学们也就自己读书、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向道长作了请教。

康教授自讲授《伦理学》课程以来,一直采用讨论法、实践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深受学生好评,也是对人才培养开展的有益探索。

实习总结促交流,各中学实习点领导来我院座谈

2013年531下午,武汉市中学各实习点的领导莅临我院,与我院领导就政教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会谈。院党委书记汤德森、教学副院长熊友华、政教系主任刘祖春等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始终围绕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进行。各实习点的领导首先对我院历届实习生的能力表示肯定,其次认为实习生在教学技巧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例如合理安排单位时间内的课程内容与课程进度,课堂上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

在谈到各中学认为理想中的政治老师应具备哪些条件时,实习点的领导说,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做到三点:一、与实习点的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目标的重要性;三、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新课改在逐步实施,那么新课改对政治老师又有些什么要求呢?实习点的老师解释道,新课改其实是对政治老师的一个考验,对政治老师的要求有进一步提高。在新课改文字内容较少、图片内容增多的情况下,需要老师讲解补充的部分就更多了,这就是对政治老师综合能力的考查。

我院教学副院长熊友华表示,与实习点的沟通有助于我院教学工作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有助于把政教专业的学生打造成为与各实习点对口的专业的政治老师。熊友华还表示,希望今后与各实习点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在提升本专业学生能力的同时为各中学输送更多优秀的教师资源。(卫 颖)


马克思主义学院书香斋读书进寝室活动纪实

“书香琴园,文化育人”校园阅读活动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营造更为浓厚的活动氛围,传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结合活动主题和学院实际着手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

本次主题活动从2012年5月启动至今,主要围绕“书香满园”自由阅读活动、“舞文弄墨”征文大赛、书香斋寝室文化元素展示比赛、“只言片语”格言赏析、书香寝室大赛和“众言成箴”系列读书交流活动六个板块展开。学院通过创设氛围,立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家推荐上百本好书,倡导学生在此活动开展时间段内阅读完至少2本图书;针对“书香满园”自由阅读活动开展的状况,检验同学们读书过程中的收获,学院积极开展了“舞文弄墨”征文大赛,学院最终收到了20余篇高质量的读后感;为反映我院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生动体现寝室同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学院通过征集学生日常生活照片、书法作品、绘画等较好的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寝室的文化元素;为了激励学生,学院积极收集具有启示性、哲理性或者优美的句子,并在学院院刊《政教人》报纸上进行摘录,让同学们举手投足间欣赏到了文字魅力;为了促进大学寝室和谐氛围,展现寝室个性,学院综合寝室整体印象、书香氛围、创意设计、阅读量、阅读心得、参与读书活动等情况,对相关寝室授予了“书香寝室”等荣誉称号;学院根据书香斋活动开展以来的各种情况,择优评取“青年书香号”,“书香寝室”和优秀征文三类大奖,并于2012年10月23日晚在学院5楼MPA教室举办了“众言成箴”系列读书交流活动暨马克思主义学院书香斋表彰大会

正如1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黄敏同学所说:“当我们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当我们走进的湖北大学的校门,当我们融入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一名真正的政教人时,我们不仅在学习生活方式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思维方式方面也不断进步着;我们不仅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友爱互助,收获友谊,更在笔墨纸砚的熏陶下,拥有了文艺范。”

本次活动的展开,增进了学生彼此间的了解、深化相互的友谊、互助地实现自我升华,学院的学风渐浓,读书氛围渐长。此次活动一方面鼓励了同学们积极展现自我才华,另一方面鼓励了同学们不断与室友进行学习上的切磋,实现书香飘进寝室,荡满校园每一个角落,达到大力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邹浩表示,学院举办的“书香斋”读书进寝室系列活动只是学院学生阅读活动的一个开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学院将在引领学生读书发展道路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李青洪)

湖大学子 遥寄爱心 情系白台

“希望有了大家的帮助,他们在这个冬日能多一份温暖,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一份希望,真心地希望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暑假期间在白台小学支教了一个半月的吴宏满怀深情地说到。

地处黄土高原,海拔2400米;十年九旱,常年缺水;以种土豆来维持生存;落后的交通条件;偏僻闭塞的地理位置,这就是宁夏省西吉县马建乡白台小学160名学生、8位老师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的真实面貌。狭窄的教室、破旧的书本、倒塌的校园围墙、空空荡荡的操场,这就是白台小学师生所拥有的全部教学资源。

2012年10月23日和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湖北大学自强社,在嘉会园门口及一期公寓门口主办了对白台小学的募捐活动。

中午还没放学嘉会园门口就悬挂起“湖大学子遥寄爱心情系白台募捐活动”字样的巨大红色横幅。现场的工作人员热心的向来往的学生介绍白台小学的现实困难和生活的基本情况,很多同学深受震撼,纷纷捐钱捐物,并在横幅上留下签名和祝福的话语。一名捐赠物品的数计学院学生感慨道:“白台孩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依然坚持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我很受感动,我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何香明、宋文霞)

涓涓善流汇成海,悠悠学子感恩情——马克思主学院院友感恩母院纪实

最近,马克思主义学院接收到一笔一千元的善款。捐款者正是一年前发起倡议成立“湖北大学政教学友奖助学基金”的05级政教学子雷希颖。

据雷希颖的班主任,现为马克思主义副院长的熊友华老师介绍:2011年湖北大学八十年华诞之际,雷希颖和彭菊花等毕业的政教系校友共同倡导成立了“湖北大学政教学友奖助学基金”,来接纳所有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校友的一片爱湖大爱政教之心,用以资助进入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基金成立之后,各地毕业的政教系校友纷纷慷慨解囊、你五百我两百地汇入“善款”。雷希颖也承诺每年定期向基金汇入一千元。

“也许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节省一点,一千元并不难存,但是一千元的善款对于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继续深造的雷希颖来说,可谓是用心良苦。”出国后,雷希颖一直跟自己的恩师熊友华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希颖在受邀参加澳大利亚一档华人访谈节目后,便将自己赚取的薪酬汇入到‘政教学友奖助学基金’”熊老师受访时说道。

“涓涓细流终汇成汪洋大海,点点善款终将聚成大爱。一千元展现的不仅仅是雷希颖的爱心与感恩之情,更是将政教人的奉献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感慨道。(卫颖)


二、中心工作报道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召开开放基金课题专家评审会

2013年8月28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开放基金课题专家评审会在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湖北大学副校长、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主持。专家评审小组由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李太平教授、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靖国平教授、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和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组成。

会议一开始,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我中心开放基金课题申报和评审的相关情况和要求。其后,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中心开放基金课题评审条件,对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方面专家申报的14个课题现场逐一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审,重点从申报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基础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逐项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确定对以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主持的《湖北“90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实证研究》等14项成果予以立项。课题将于近日进行立项公示。(彭菊花)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评审结果

根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申请通知》的规定,经个人申报和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现将2013年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评审结果公布如下:

负责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申请经费

(万元)

万美容

湖北“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实证研究

重点课题

2

潘建红

湖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重点课题

2

周华珍

社会决定因素对武汉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重点课题

2

周 芳

美学视域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重点课题

2

郭劲松

新时期湖北大学生先进典型成长案例研究

重点课题

1

姚迎春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艺载体研究

重点课题

1

段 凡

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重点课题

1

陈翠芳

湖北青少年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重点课题

1

陈岸华

马恩书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一般课题

0.5

翟艳芳

大学课程中的湖北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一般课题

0.5

赵 涛

传统文化与湖北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一般课题

0.5

吴志娟

历史教育中的湖北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一般课题

0.5

彭菊花

思想政治课与湖北高中生价值观培育研究

一般课题

0.5

符 俊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一般课题

0.5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20139月8日


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方案

一、目的

通过对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摸清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把握湖北未成年人思想的特点和规律,为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决策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依据。

二、意义

1.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近10年了,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近10年来,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如何?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开展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是建设文明湖北的需要。文明湖北是省委提出的建设“五个湖北”的战略目标之一。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湖北未成年人文明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文明湖北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到湖北未来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湖北未成年人文明素质的核心内容,要提高湖北未成年人文明素质,必须抓住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开展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是提高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进行好这项基础性工作,才能为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文明湖北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调研方法

将问卷调查与访谈、座谈有机结合,并且抽取部分问卷进行网上调查,充分发挥多种调研方法的优势。

四、调研计划

1.将湖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分为高中、初中、中职和小学四部分进行,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高中和初中各抽样5000份;中职和小学各抽样1000份;共计12000份,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人数根据问卷情况确定。

3.2013年5月至6月,在湖北全省进行问卷调查。

4.2013年7月至8月,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在湖北省各地进行访谈和座谈。

5.2013年9月至10月,进行问卷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

6.2013年11月,将调查报告送湖北省文明办。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2013年4月24日

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请仔细阅读下列问题,并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问卷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答案的选择对你无任何影响,调查结果仅供研究之用,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对于你的支持和参与,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填写方法:

1、请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并在选项前打“√”,勿与他人讨论。

2、每个问题一般只选择一个答案(特别要求除外)。

3、调查问卷填完后需收回,请不要在问卷上做任何记号。

1、你的性别:

(1)男 (2)女

2、你所在的学校类型:

(1)小学 (2)初中 (3)高中 (4)中专 (5)职校

3、你的家庭所在地:

(1)城市 (2)县城 (3)乡镇 (4)农村

4、你的家庭经济状况:

(1)好 (2)比较好 (3)一般 (4)差

5、你的家庭类型:(可多选)

(1)独生子女家庭 (2)多子女家庭 (3)单亲家庭

(4)农村留守家庭 (5)城乡流动家庭 (6)其他

6、与你关系最亲密的是:

(1)父亲 (2)母亲 (3)朋友 (4)老师 (5)网友 6)爷爷奶奶 (7)同学

8)兄弟姐妹 (9)其他

7、 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和别人发生矛盾,你是如何处理的:

(1)宽容、忍耐、和解 (2)斤斤计较 (3)能主动消除矛盾 (4)不能化解矛盾

8、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1)主动打招呼并与之交流 (2)不愿意打招呼 (3)躲在房间不理睬 (4)怯生

9、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你会:

(1)主动让座 (2)根据自己的情况,太累的时候就没有让座

(3)偶尔让座 (4)觉得没有必要让座,低着头装作没有看见

10、当你在商场购物,突然有两个保安上前跟你说:怀疑你偷东西 了,并且要对你进行搜身,这时你会:

(1)强烈抗议,不买东西走人 (2)找商场负责人讨说法

(3)自认倒霉,以后不去 (4)给他搜身,清者自清 (5)诉诸法律

11、假如在某个公共场合,需要将垃圾扔掉,却一时找不到垃圾箱:

(1)先搁在手里或包里,等找到垃圾箱再扔

(2)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再随手扔掉

(3)随手扔掉,再若无其事地快步走开 (4)说不清

12、当个人利益与班级利益发生矛盾时,你的态度是:

(1)放下自己的个人利益,维护班级利益

(2)宁可牺牲班级利益,也要维护个人利益

(3)班级利益和个人利益都能兼顾到一部分

(4)说不清

13、你上学的目的是:

(1)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2)为了今后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3)完成义务教育任务 (4)完成父母亲的任务 (5)说不清

14、你对升国旗唱国歌的态度是:

(1)认为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应认真对待

(2)认为爱不爱国不能从这种形式上来看待

(3)无所谓,大家都唱,我就唱

(4)没有必要,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15、您对学习政治课的态度:

(1)认真学 (2)任务式 (3)无所谓 (4)反感、厌恶

16、如果你尚未加入少先队、共青团或者中国共产党,你的态度是:

(1)希望尽快加入 (2)希望加入 ( 3)没有加入的愿望 (4)还没有想好

17、你认为现在未成年人要求加入少先队、共青团或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可多选):

(1)寻求政治荣誉感 (2)追求理想信念 (3)增强升学竞争力 (4)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中国共产党员容易得到他人信任

(5)对党和政府有信心

18、班上民主投票推选班长,你的态度是:

(1)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2)投自己一票

(3)推选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 (4)谁当班长都可以 (5)无所谓

19、你参加学校、社区开展的公益活动情况(例如义务劳动/慈善募捐/慰问孤寡老人):

(1)一年1-5次 (2)一年6-10次 (3)10次以上

(4)从不参加 (5)学校、社区没开展过公益活动

20、对于《学生守则》,你的态度是:

(1)非常清楚并照做 (2)知道一些但做起来有困难

(3)非常清楚但不能遵守 (4)不清楚

21、上学途中遇红灯,此时恰无来往车辆,这时你怎么做:

(1)看到没有交警便快速通过 (2)等待绿灯亮时再通过 (3)大家走,我就走

22、你对未成年人下述现象的态度(请在选项相应的空格内打“√”)

项目

不赞成

赞成

说不清

以自我为中心

考试作弊

早恋

利用网络、手机等发布不负责任的消息

迟到旷课无所谓

作业抄袭

不帮助家长做家务

穿高档名牌服装

随地吐痰扔垃圾

23、你上网的情况是:

(1)每天上网 (2)每周一次 (3)每周二次 (4)每周三次

(5)不定期 (6)不上网

24、你每次上网的时间:

(1)少于1小时 (2)1至2小时 (3)3至4小时 (4)多于4小时

(5)不上网

25、你上网的目的是:(可多选)

(1)学习和查找资料 (2)看电影、聊天等娱乐

(3)网络交友 (4)了解新闻 (5)消磨时间

(6)收发邮件 (7) 网络游戏 (8)不上网

26、你上网的过程中浏览过不良信息吗?对你是否产生影响?

(1)主动浏览过,对思想影响很大 (2)主动浏览过,但对思想影响不大

(3)不经意间浏览过,对思想影响很小 (4)没有浏览过,思想不受其影响

27、你的零用钱主要用途是:

(1)买书籍 (2)储存起来 (3)买零食 (4)打游戏

(5)体育运动 (6)买衣服 (7)朋友聚会 (8)其他

28、对算命和星座,你的态度是:

(1)比较相信,认为很准 (2)不相信,但觉得新奇会尝试

(3)不相信,坚决反对 (4)说不清

29、你感觉最烦恼的问题是:

(1)学习紧张、压力大 (2)家庭经济困难 (3)父母对我期望太高

(4)集体中缺少温暖,同学中没友谊 (5)缺少教师的关爱

30、受到委屈时:

(1)为自己辩解 (2)与他人争吵 (3)独自生闷气

(4)通过上网发泄 (5)找朋友、老师、家人倾诉

31、 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很大的挫折或困难,你采取何种态度:

1)迎着困难、积极进取、乐观 (2)悲观失望 (3)不知道

32、 你跟父母的沟通情况是:

(1) 跟父母能沟通,能讲心里话

(2)与父母基本能沟通,但有些心里话不能讲

3) 与父母谈不来,难沟通,更难说心里话

33、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你的态度是:

(1)及时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2)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3)不采取措施

(4)与父母沟通 (5)与朋友沟通 (6)与同学沟通 (7)不知道

34、你对父母生日的态度:

(1)知道父母生日 (2)不知道父母生日 (3)只知道月份,不知道具体日期

(4)在父母生日时对他们表示祝贺

35、你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情况:

(1)一个星期1-3次 B、一个星期4-10次 C、很少 D、基本没有

36、你对当前未成年人以下方面的评价(请在选项相应的空格内打“√”)

项目

强(好)

一般

爱国热情

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

心理素质

人际交往能力

诚信意识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法律和纪律观念

文明素养

37、你对以下说法的态度(请在选项相应的空格内打“√”)

项目

同意

不同意

说不清

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

思想道德素质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素质

诚信受益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感恩是做人的品德

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38、你对以下事件的关注程度(请在选项相应的空格内打“√”)

项目

非常关注

一般关注

不关注

党的十八大

年初召开的“两会”

中日钓鱼岛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教育改革问题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

国家机构改革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

省十次党代会

39、你主要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上述事件:(可多选)

(1)思想政治课 (2)报刊 (3)电视 (4)电台广播

(5)班级活动 (6)网络 (7)手机 (8)其他

40、对党和政府的以下工作,你的评价是(请在选项相应的空格内打“√”)

项目

成效显著

成效一般

没有成效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反腐倡廉

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解决“三农”问题

教育改革与发展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处理外交关系

处理海峡两岸关系

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

41、中央倡导厉行节俭之风,你的态度:

(1)国家鼓励消费,与节俭相矛盾 (2)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节不节俭属于个人行为 (4)没有必要

42、你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为(请在选项相应的空格内打“√”)

项目

乐观

不乐观

说不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社会和谐程度提高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公民道德水平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

国际周边安全环境改善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3、对下列观点,你的态度(请在选项相应的空格内打“√”)

项目

同意

不同意

说不清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本质区别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搞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

我们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44、在现实社会中,对你思想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是:(可多选)

(1)父母不当言行 (2)教师缺少职业道德 (3)社会环境和风气

(4)不良媒体信息 (5)同伴的影响 (6)其他

45、下列德育活动对你的影响(请在选项相应的空格内打“√”)

德育活动

产生较大的影响

有一定影响

几乎没有影响

思想政治课

相关讲座

先进人物事迹

老师言传身教

社会实践活动

与老师谈心

班会讨论

校园文化活动

党团少先队活动

46、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您的学习或生活:

(1)联系很紧密,富有针对性 (2)联系较为紧密,有一定针对性

(3)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 (4)完全没有关联

47、您认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理论通俗化、生动化,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方面做得怎么样?

(1)很好 (2)较好 (3)一般 (4) (5)很差

48、在你成长过程中,您认为学校最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选)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辅导 (4)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力度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5)其他

49、 你对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文化宫等校外活动场所的看法:

(1)校外活动场所能满足我的需要(2) 校外活动场所不能满足我的需要

(3)对校外活动场所不满意 (4)没有去过


三、中心研究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

——以湖北省为例

李晶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湖北荆门)

众所周知,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这一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低”即降低、减少排放。二是“碳”即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有害物质。教育是指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社会活动。笔者认为未成年人低碳教育(Juvenile low-carbon education),是指教育者对未成年人传授低碳知识,培养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低碳意识,树立正确的低碳理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形成自觉的低碳行为,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低碳教育对未成年人来说,既是一种环保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低碳教育对每个人来说,既可以在生活中节省开支,而且还能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了客观地了解和分析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的现状,笔者通过请教导师、查阅相关资料,设计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调查问卷。分别从未成年人“低碳知识掌握情况和实施情况、学校以及教师低碳教育情况、家长低碳教育情况、社会宣传低碳教育情况”四个方面,在湖北省七所学校(襄阳区古驿镇第二小学、荆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部、石首市文峰中学、钟祥市第一中学、神农架林区第一中学、武汉市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抽样调查,其中,职业技术学院被调查者的年龄在17-18岁之间。发放调查问卷一共500份,回收问卷495份,其中有效问卷492份。问卷回收率99%,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9.4%。从性别分布看,男生占51.4%;女生占48.6%,调查对象的男女生性别结构比率总体上相当。

通过对所获数据的统计分析,基本掌握了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状况、问题以及原因之所在,并获得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低碳教育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已有成绩

1、未成年人具有低碳基本知识

未成年人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知识了解情况,总体上是比较乐观的。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时有22.8%的人很了解,71.2%的人基本了解,5.4%的人听说过,仅有0.6%的人不清楚。在问及低碳概念时,80.2%的人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的,5.7%的人和13.3%的人选择的答案不正确,仅有0.8%的不清楚。当问及是否了解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含义和方式时,41.9%的人选择都了解,47.8%的人选择了解低碳生活,9.7%的人选择了解低碳消费,0.6%的人选择不清楚。当问及对低碳生活的迫切程度时,88.9%的人认为马上行动,6.3%的人认为还不着急行动,3.6%的人认为不清楚,仅有1.2%的人认为国家的事与我无关。这些说明未成年人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变化、低碳概念、低碳生活的含义和方式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同时,他们对以后进行低碳行为的迫切程度很高,这些都能体现出未成年人对低碳环保、低碳生活有较好地认识和了解。

2、教师具备低碳教育理念

教师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低碳教育的主导者。在低碳时代,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低碳意识,才能肩负起灌输和传播低碳理念的这一使命,才能成为低碳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着。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低碳教育理念还是比较强的,在问及未成年人认为老师们的低碳意识如何时,58.1%40.7%的人分别选择很强和一般,1%的人选择较差,仅有0.2%的人选择完全没有。在问及思想品德老师是否给他们讲低碳方面的知识时,54.1%34%的人分别选择经常和偶尔,4.5%的人选择没有,7.4%的人选择不清楚。在问及教师在减碳行为方面是否以身作则时,34.8%53.3%的人分别选择经常和偶尔,3.6%的人和8.3%的人分别选择没有和不清楚。由此可知,教师还是具备一定的低碳意识,对低碳方面的知识也很了解,但是由于低碳教育属于较新的教育概念,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成年人不能系统的接受低碳方面的教育,因此教师在低碳教育方面应该多借鉴多学习并实施。

3、家长有低碳行为表现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做家长的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为未成年人树立榜样,提高他们的低碳意识和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家长在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减碳方面表现如何时,选择经常和偶尔分别高达53.2%和43.3%,2.5%的家长较差,仅有1%的家长完全没有做到。在问及家长是否做到以下这些小事时(此题为多选题),选择用完电器拔插头、洗衣服自然晾干都高达于74.8%以上,选择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少用一次性用具也高达61.8%以上。这说明家长具有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也具有低碳生活的行为。

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虽然低碳教育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勤俭节约教育和低碳教育主要方向是一致的,因为它们都提倡健康合理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铺张、不浪费、合理消费是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生活等活动的实施,调查结果中已有成绩来看,未成年人、教师在低碳知识、低碳理念方面都有较高的认知,家长在低碳行为方面做得很好。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在工作方面勤劳,在生活方面节俭。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节俭既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也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低碳生活也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节电、节水、节气、节油等减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选用节能灯、空调温度适当、多步行少驾车等。这种健康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就是提倡节约。其实勤俭节约可以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不奢侈、不浪费的低碳生活与勤俭节约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低碳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动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减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有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从而养成良好的节俭生活习惯。然而就目前来看,低碳教育存在不尽如意之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未成年人低碳“知、行”不统一

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是知、情、信、意、行统一的过程,道德形成的最终归宿在于“行”,即达到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未成年人对低碳环保、低碳生活有较好地认识和了解。然而,未成年人在低碳实践中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节约行为还比较不足。如,在夏季设置空调温度时应该不能低于26℃;在节水、节电、节气、节油等行动方面做的不够好。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夏天使用空调设定多少度时,31.3%的人选择16-20℃34.3%的人选择20-25℃,20.3%的人选择26℃,只有14.1%的人选择26℃以上(见图表1);在问未成年人实施节水、节电、节气、节油等行为情况时,6.5%的人经常做到,37.6%的人有时做到了,55.3%的人很少做到,0.6%的人从不做(见图表2)。

图表1 夏天你使用空调时设定的温度

图表2 实施节水、节电、节气等行为了吗?

以上现象表明未成年人对一些基本的低碳生活的认知能力较高,他们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但他们践行低碳能力不够,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低碳,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知行分离的现象。由此可知,要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投身于低碳实践,彻底扭转“知行不一”的局面,养成“知行统一”的低碳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2、学校低碳教育弱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思想道德教育是低碳教育的支柱,它可以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处理绿色消费的能力。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校在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教育方面有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你参加过几次学校组织的低碳教育宣传活动时,6.3%的人选择一次,9.1%的人选择两次,5.1%的人选择三次,79.5%的人选择没有组织这类活动(见图表3);在问到学校是否有低碳兴趣小组时,有6.1%和19.3%的人分别选择很多和很少,有50.8%23.8%的人分别选择没有和不清楚(见图表4);在问到学校是否把低碳知识传授给家长时,选择经常和家长会中有过分别为8.9%和13%,选择从来没有和偶尔分别为53.7%24.4%。这些都说明学校在组织低碳教育宣传活动和低碳兴趣小组方面比较薄弱,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没有花很多时间在低碳教育上,这与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有很大关系,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长都偏向于应试教育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低碳教育。

图表3 你参加过几学校组织的低碳教育宣传活动?

图表4 学校是否有低碳兴趣小组?

3、家长忽视未成年人低碳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导师。家长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规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的低碳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家长平时最关心孩子哪一方面时,13.6%的人说思想道德,32%的人说学习成绩,34.4%的人说身体健康,20%的人说人身安全。在问到家长对他们是否进行低碳教育时,27%的人说经常,42.8%的人说偶尔提一下,22.1%的人说根本没有,8.1%的人说家长自己都不懂。这些现象表明家长存在重智育、重健康、重人身安全、轻德育的现象,少数家长忽视了提高自身低碳思想素质,而大部分家长忽视了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教育。

4、社会宣传低碳教育力度不够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营造出什么样的低碳教育氛围。近几年来,全社会在宣传低碳教育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是在宣传力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31.3%的未成年人从互联网了解到低碳知识,16.1%的未成年人从报刊杂志获得低碳知识,46.3%的未成年人从电视、广播得知,6.3%的未成年人从宣传横幅了解到。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在低碳教育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影响了未成年人对低碳知识的了解,国家应该加强对低碳宣传力度,全社会应该引起广泛高度重视。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种种问题出现,从其原因来分析是多方面的,但它不外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最基本的因素。为此,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分析。

首先,学校低碳教育力度不够。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目前,低碳教育已进入初步阶段,低碳理念虽然被人们逐渐认可,但在现实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推行仍然有比较大的阻力,低碳实践比较困难。调查结果中显示,学校几乎很少组织低碳教育宣传活动、低碳兴趣小组,教师虽然已具有低碳意识,但缺乏言传身教的行动。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未成年人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其次,家长对低碳教育未引起重视。调查结果中显示,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具有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也具有低碳行为能力,但唯一不足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在未成年人身上实施低碳教育,让未成年人也养成节俭又低碳的生活习惯。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家务事情,很少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和联系,未能及时很好的掌握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低碳教育状况。家长应该在生活中以自身低碳行为做表率,多主动与学校、教师了解未成年人低碳教育情况。

最后,社会宣传低碳教育力度不够,传播媒介宣传低碳知识力度太轻。在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低碳教育不能完全局限于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的教育,必须要同社会宣传低碳教育相结合。社会宣传低碳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影院等,还包括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然而,社会对未成年人低碳教育未引起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没有营造良好的低碳氛围,他们未受到浓厚的低碳知识熏陶。所以,全社会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的对策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节能减排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文明程度直接与人们的思想道德相关,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繁荣稳定。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应该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培养具有低碳意识和行动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当前节能减排环保的低碳意识,提高未成年人对低碳知识的了解程度。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过程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通过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教育,可以逐步将合理利用与节约各种资源的低碳意识和行为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使未成年人形成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这三者任何一方面出现缺失都会导致低碳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

1、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完善未成年人低碳教育

学校是培养祖国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场域和重要基地,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神圣“殿堂”。它能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低碳生活意识、处理低碳问题的能力,形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观念,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培养具有低碳环保知行统一的人才。

第一,创建低碳学校。低碳学校的创建任重而道远,学校应充分利用科学知识和教育功能,做好低碳校园的倡导者、实践者。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新江湾城校区的低碳校园构想值得借鉴:一是学校硬件基础设施低碳化,如学校照明系统的改造、楼顶的节约改造、水循环利用改造等;二是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习惯中低碳化;三是运行管理低碳化,建立低碳管理制度和机制。

在创建低碳学校的同时,也让未成年人了解一些低碳知识,应采取多种构建低碳学校的措施。比如:在学校多安置垃圾分类回收箱,把废旧电池、可回收垃圾等有害物品放入专用回收箱,以备资源再利用。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还应该做到净化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二氧化碳。建立规范的二手书市场,对于一些无变动的课程书本,统一回收集中处理,让有需要的学生自行购买。为了让更多师生了解低碳,为了未成年人低碳教育,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低碳教育宣传活动,开办一些低碳兴趣小组,也充分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低碳知识和低碳生活行为,大力倡导节水、节电、节气、节油等生活习惯,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积极实施低碳生活,让他们知道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废气的重要性。

通过创建低碳学校,开展低碳教育,培养具有低碳理念和低碳责任感的未成年人,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师生利用科学知识,共创低碳校园。

第二,教师发挥低碳示范者作用。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教师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教育时,必须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所讲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低碳知识,还取决于教师自身行为的示范。教师培养未成年人良好低碳行为习惯的同时,其身教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低碳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用自己良好的低碳言行去潜移默化影响和教育未成年人,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或者政治教育课都应该主动承担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的重任,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把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传授给他们,逐步把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其次,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把低碳知识和行动传授给未成年人之前,必须先严格教育好自己,只有把自己培养成为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的使者,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使未成年人感到教师的可信度;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在低碳教学中认真仔细、耐心的指导未成年人,使他们感到教师可亲,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话是经验总结,也是有理可循的。

最后,教师要做到行为示范。未成年人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不但看教师怎么说,更要看教师怎么做,教师低碳行为的感召力会使未成年人产生敬爱感、可亲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未成年人会对照自身的不足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低碳教育的效果。

教师的示范者作用不仅只体现在未成年人面前,同时也在全社会范围做到表率示范效用,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争做低碳生活中的模范,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享受绿色健康生活。

第三,改进低碳教育方式。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贯穿低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循序渐进地开展低碳教育活动,通过思想渗透和行为训练等过程,切实将正确的低碳理念传授给未成年人,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习惯。

目前,低碳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学校的各科教材中尚未引入低碳教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材滞后,教师在教育低碳内容时仅仅停留在有限、简单的说教层面上,缺乏实践操作性、更缺乏切实可行性。学校应该把低碳教育纳入到思想品德课中或者开设专门的低碳教育课程,探索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低碳教材,且贯穿于未成年人整个成长过程,这样有利于未成年人接受新的思想且适应时代的发展。

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低碳教育的方式大都采用传统的灌输方法,这种方法比较传统陈旧,具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可以通过低碳实践活动来改进低碳教育方式。低碳实践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把低碳教育融入到各种低碳实践活动中去,使低碳教育在现实中得以巩固和加深,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暑假,组织未成年人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一系列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低碳理念的了解。学校可组织未成年人参观工厂;参与社区的废品回收活动;参与环保答题活动,常常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不破坏公共卫生、在平常生活中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等等。低碳实践活动能使未成年人通过丰富的感性体验,在理性上不断得到升华。实践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比如:社会公益活动、低碳环保签名、志愿者宣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以鲜活的低碳实践活动为载体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低碳教育。

开展未成年人低碳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低碳意识和低碳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他们从中加强对低碳理念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低碳行为习惯。让他们既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又懂得怎样做才是对的,把知行统一起来。加强未成年人的低碳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途径就在于强化活动教育。马克思认为,人类的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活动。在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他们在学校获得的低碳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亲身的实践体验,才能形成深刻的低碳认知。借助低碳实践活动,在身体力行过程中,未成年人才能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2、以家庭教育为基础,重视未成年人低碳教育

家庭低碳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育未成年人低碳意识以及不铺张不浪费的生活习惯。未成年人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家长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在家庭中开展低碳教育,并且能够形成最理想的低碳教育氛围,那么家庭中每一位成员会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低碳意识,并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低碳行为。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什么样的低碳教育,关系到未成年人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等关键问题。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低碳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家长和未成年人天天生活在一起,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重视未成年人低碳教育。

第一,家长发挥榜样作用,培养未成年人良好低碳生活习惯。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中的第一课堂,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最初的言行都是以家长的言行为模仿对象的。家长的言行对未成年人有着重要的影响。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他对儿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时主张家长起到榜样作用,他认为榜样是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家长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给未成年人树立榜样、以身示范。在低碳生活中家长要发挥好榜样作用,以自身低碳行为做表率,对未成年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就可以形成较为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低碳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向未成年人持续渗透。首先家长要重视低碳教育,明白自己身上肩负未成年人低碳教育的责任,先提高自己的低碳意识并丰富相关的低碳教育知识,再传授给未成年人。其次,家长可以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如:家长带孩子出去旅游观光,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出行时尽量选择自行车或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外出就餐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逛超市时不使用塑料袋而使用布袋;带孩子一起选择节能低耗的产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少使用空调等。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低碳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这种教育将持续一生。在家庭教育中进行低碳教育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对未成年人进行良好低碳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引导,最终提高未成年人的低碳意识,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

第二,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配合学校低碳教育。未成年人低碳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责任,三方都应具备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许多家长对未成年人低碳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低碳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不能光靠学校和教师,家长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教师沟通,多了解他们在校低碳表现,配合学校的低碳教育,只有两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未成年人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家长应通过电话、短信息、QQ、E-mail等联系方式主动向教师反映未成年人在家庭低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向教师多请教,让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及时改进工作,增强低碳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家长应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与班主任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未成年人在学校低碳行为表现情况,听取学校、教师的中肯意见和建议,提高家庭低碳教育水平。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学习掌握一些关于家庭低碳教育的基础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低碳教育实践,主动改进对未成年人的低碳教育方式,以提高低碳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低碳教育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调查结果中显示,有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低碳教育很多不懂,这种情况家长要主动向教师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和教师共同研究在家里怎么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教育。教师一般都受过专门培训,具有教育未成年人低碳知识的能力,家长要虚心地向教师请教,争取教师给予具体地指导,并且家长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不足,尽量做到家庭低碳教育与学校低碳教育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当未成年人接受了家庭低碳教育以后,对低碳知识有了更为系统、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保护大自然会有深层次的认识,能更清楚的明白,平时的节俭生活习惯对保护大自然有重大的意义,从而坚定落实低碳行为,这样也促进了学校低碳教育的发展。

3、以社会教育为补充,加强未成年人低碳教育

随着资源、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对人们进行低碳教育的呼唤声越来越大。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在低碳问题上有什么样的意识和行为,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全社会构建良好的低碳氛围,努力营造低碳环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低碳意识和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是加强未成年人低碳教育的大课堂,应充分发挥社会在低碳教育中的补充与加强作用。社会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中开展低碳教育,要加大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宣传力度,使低碳问题成为未成年人人所共知、人人关注的问题,将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突出的情况详尽的报道给未成年人,加深他们的低碳意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低碳问题是关乎自身发展与自身长远利益的关键问题,使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第一,构建良好低碳氛围。

低碳氛围是全社会倡导每位公民在工作、生活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一种环境氛围。构建良好的低碳氛围,就是对社会大众进行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整个社会在发展中、生产中和人民生活中能达到高能效、低排放的最高境界。

为进一步巩固对未成年人的低碳教育,推动全国低碳社会的创建,促进未成年人对低碳的认识,应采取多种措施构建良好低碳氛围。如:在学校聘请专家、教授对未成年人做有关低碳方面的专题讲座,并结合我国低碳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加以讲解;在社区开展低碳活动,可以使他们对低碳生活理念有所了解,从而开始低碳生活;在公共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低碳活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醒目的位置设立低碳的公益广告、宣传口号等。在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场所,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进行多种形式的低碳知识宣传教育,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等;在旅游区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宣传活动。

低碳氛围的形成关键在全社会每一位公民能否自觉践行低碳理念,每天坚持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低碳为己任的良好氛围,为未成年人低碳教育提供最好的条件。

第二,充分利用传播媒介进行低碳教育,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传播媒介在参与这项任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每天都被来自各种传播媒介的大量信息所充实,未成年人所了解的低碳知识、低碳行为方式必然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教育来说,这是一种不可缺的教育方式。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它们可以把低碳生活知识以各种形式展示在未成年人面前,使他们在思想中形成牢固的低碳意识,从而引起他们的关注。

在社会上利用传播媒介广泛普及低碳知识,是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传播媒介,对未成年人进行低碳知识教育和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低碳意识,促进未成年人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同时,要重视在网络上的低碳教育宣传,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低碳网、中国未成年人网、中国青年网等网站可以开设网上低碳知识宣传的内容,形成网上低碳教育宣传平台,可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在网络中普及低碳教育。有些城市的低碳教育宣传做的比较好,如:人民日报、湖北省的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三峡晚报等报刊都报道过市民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低碳时事新闻。青海卫视中午12:50播放天天低碳节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宣传栏中有低碳生活的内容、荆州区政府大门上的电子屏显示低碳出行等内容。这些信息的传播可以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低碳理念。在媒介的广泛传播作用之下推行低碳理念,可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切实加强社会低碳教育宣传力度,构建良好低碳氛围,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普及低碳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增强未成年人低碳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合格的低碳生活践行者。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陆士桢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导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苏宁:《关注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美)尼克·达拉斯:《低碳经济的24课堂》,王瑶翻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6]林汐:《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著:《低碳生活指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8]张坤民等:《低碳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9]刘湘溶:《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樊小贤:《低碳生活的环境道德诉求》,青海社会科学,2010(5)

[11]冷开振:《低碳:环保时代的道德生活》,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2)

[12]张博颖等:《近期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2005(2)

[13]戴树根等:《.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社会科学家,2005(5)

[14]李仕卫:《中小学德育工作新课题及对策》,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15]风笑天:《青少年社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述评》,青年研究,2005(3)

[16]赵坚等:《探究青少年美德存在的世界——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2004(5)

[17]熊继霞:《“低碳”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教育》,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18]李萍文:《中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之我见》,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19]李健:《行动德育——增强德育实效的支架》,教书育人,2006(24)

[20]印凤萍:《谈做好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史学资料,2005(18)

[21]游永恒:《论现代家庭中的素质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9]李克:《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1)

[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报,2004-3-23(1)

[23]陈延斌:《养成教育: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光明日报,2004-4-27(6)

[24]孙树平:《积极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光明日报,2004-6-29(11)

[25]安义:《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模式构建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

[26]谢山:《“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规划、实施与评价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7]朱晶:《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及实现》,新疆大学硕士论文,2008

[28]谭应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9]邱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一体化探析》,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30]陈晓丹:《试论我国青少年环境教育》,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31]李睿:《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2]付玉凤:《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33]李辉敏:《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看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34]两会访谈:节能减排科学发展http://news.sina.com.cn/c/2007-03-08/143612464794. shtml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主 管: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大学

主办单位: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主 编:杨鲜兰 、杨业华

执行主编:翟艳芳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430062

电 话:027-88664125

E-mailzhaiyanfang@hotmail.com

网址:http://marx.hubu.edu.cn

上一条: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下一条: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2年第二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