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5年第一期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二○一五年第一期

(总第7期)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办 2015年6月30日

本期内容

一、中心新闻报道

二、中心工作报道

三、中心研究报告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湖 北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一、中心新闻

中心主任杨鲜兰出席湖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

并作大会主题报告

2015年1月11日,湖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湖北大学隆重召开。原湖北省副省长任世茂、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杨斌庆、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曾婕,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湖北省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等近40名领导嘉宾出席大会,150余位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刘建凡出席会议并致辞。经大会选举,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江畅任研究会首任会长。

湖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是由湖北省内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及爱好者自愿组成的全省性非营利的科学研究类社会团体,主要负责组织调查、整理、研究传统文化教育遗产,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同时培养社会需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兴办传统文化教育。

在当天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论坛上,湖北省科联原副主席孙方、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著名学者王节流、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周海春等分别以“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心学”、“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和“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传播传统文化塑造中华人格”、“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水平亟待提升”为主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中心主任杨鲜兰参加湖北高校性别平等论坛成立大会并任副主席

2015年1月20日,湖北高校性别平等论坛成立暨 “法律政策视域下的性别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蒋大国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妇联主席彭丽敏,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党委副书记黄晓玫,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勤文,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参加会议。高校女领导、省妇联领导、省妇女理论研究会专家、省维权暨“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妇联团体会员、12338服务平台维权专家、省妇联在汉执委、市州妇联代表,省妇联机关干部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华中师大部分师生以及新闻媒体共200余人参加大会。

湖北高校性别平等论坛是在省妇联倡导与支持下,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湖北大学共同发起组成的民间性、非营利性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妇女发展”为宗旨,每年由各高校轮流承办,每届突出一个主题,探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性别平等研究成果的转化,传播先进的性别文化,为我省制定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提供社会性别视角方面的意见建议,为湖北妇女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湖北妇女事业发展的智库平台。

首届论坛由省妇联、省妇女理论研究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以“法律政策视域下的性别问题”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纪念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20周年,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讨解决妇女生存发展的重难点问题。黄晓玫担任论坛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龙静云、武汉大学教授倪素香、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副处长、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余爱民、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陈旗、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永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曼、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筱红、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尹旦萍、武汉大学教授孙晋等分别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落实性别平等”、“切实依法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女性权利的制度保障”、“对我国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规政策的性别缺失分析”、“村规民约中的性别平等问题”、“重塑农村团圆家庭的政策建议”、“促进进城务工女性城镇融入问题的对策建议”、“《婚姻法》解释(三)有关房产问题的性别再解读”、“我国法律对性别歧视规制的制度缺失”等进行主题发言,并与与会代表展开热烈互动。论坛结束后举行了坛旗交接仪式,第二届论坛将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来中心和马院学术沙龙作学术报告

2015年514日下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唐亚林教授做客学术沙龙,为中心和马院师生作了《治理理论的正本清源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治理实践》的报告。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出席了活动,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主持了学术沙龙。中心和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踊跃到场聆听了学者的智慧之思。

唐亚林教授主要从治理为何在中国登场、治理理论的正本清源、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创新实践、治理的限度及突破之道等四个方面,诠释了治理理论的正本清源以及中国式的治理实践。并且运用了特殊的思维以及治理理论体系,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勾勒出了中国治理实践的面貌,也回应了中国当下的各种现实矛盾,建构出了中国式的治理理论体系。

其中,唐亚林教授特别介绍了自己“思考问题的三步法或曰九字方针”的观点,认为挖掘和发现问题之后,要运用“先分层、再分类、后量化”的科学思维步骤,即首先要就问题看问题、跳出问题看问题,其次要对问题进行纵横轴的四象限分类,最后进行实证的量化分析。这个理论的阐发使同学们了解了从不同层次看问题的方法,也使同学意识到了因缺少对生活的参与式观察而导致的问题意识较弱的问题。

活动最后,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对唐亚林教授能来访学术沙龙,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学术大餐表示了感谢,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吸纳唐亚林教授做学问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使同学们在学术上有所收获。(邹绕绕撰稿)

中心主任杨鲜兰出席湖北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新闻发布会并接受专访

2015年6月2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新闻发布会,邀请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汉大学五所高校校领导参加。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教授新闻发布会,介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接受了《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会后还接受了湖北经济电视台记者的专访。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湖北大学积极主动适应国家创新发展新战略,多措并举扶持学生创新创业,采取创业课程必修、选修互补,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内训外训结合,创业实践实习实训互动,形成了以课程教学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设立校内“创意创业街”为创业梦想学子提供创业初体验,设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为萌芽期企业提供孵化平台,与地方政府机构共建创业园为成长期企业提供后续支持,构建了以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通过建立系列创新创业工作管理制度,落实创新创业活动支持经费,规范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宣传创新创业典型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投入、项目有支持、成果有奖励的长效机制,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如湖北省首届创业十佳之星张照亮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得主李俊武汉市十佳创业人物于义涛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先锋柯琦、戴翰波、刘九林被中央电视台等20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的19岁千万富翁罗敬宇被人民日报报道的“无土栽培,把科技种在田里”的蔡明锋,被大楚网报道的卖“毕业服务”单月订单90万的周宗鑫,首届长江学子提名奖李纪强等,学校也因此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发布会上参会记者进行了现场提问,杨鲜兰在回答《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说,湖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设立了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专项经费,单列30万元用于支持学生从事创新活动,并每年划拨专项经费100多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立了创新创业专项奖,每年奖励近100名学生,奖励金额10余万元湖北大学校友也捐资100多万元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学校还辟出专门场地近1400平米,建设了“乐创园”、“沙湖大学生创业社区”等两个创业基地作为学生创业企业孵化器。同时,学校还积极为创新创业学生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成立创业服务工作站,入驻政府创业园,组织参与路演活动引进社会风投资金。近两年校提供或争取经费支持共300余万元,已成功帮助82个创业团队注册公司,14个学生创业企业入驻政府创业园,以创业带动就业400余人。
新闻发布会后,杨鲜兰还接受了湖北经济电视台记者的专访,就社会关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介绍了学校具体做法。杨鲜兰表示,学校愿意同社会各界一道,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汇聚社会力量,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更多更好的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服务创新湖北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湖北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2015年6月30日,湖北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学校三号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严学军,组织处处长肖慎钢出席会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教授湖北大学校领导刘建凡、熊健民、刘国新、顾豪爽、程红兵、王世敏、蒋涛、侯勇、鄢明明主席台就坐,全校中层干部、党建组织员、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班主任代表参加会议。严学军在大会上致辞,校党委书记刘建凡作主题报告。会议由校长熊健民主持。

严学军指出,湖北大学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及第23次全国、全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对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上个月,省委召开第23次党建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李鸿忠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召开以来,全省各高校及时传达精神,积极研究措施,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热潮。湖北大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召开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领导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充分体现了湖北大学党委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与省委决策部署高度统一,充分表明湖北大学党委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严学军说,近年来,我省高校党建工作成绩显著,湖北大学作为省属高校排头兵,多次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列为重大改革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重要活动试点单位,经验丰富,亮点颇多。学校不仅在党建理论研究上有特色,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走在全省前列。学校连续14年开展“道德建设月”活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号召,开展“书香琴园、文化育人”读书活动;创造性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为构建党员干部主动服务师生、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作出了有益探索;实施学生自育工程,学生的自育、自律能力不断加强,涌现出“同心兄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一院一品”特色党建品牌建设、“两访两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工作为全省高校作出了示范,学校连年获评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近几年更是连续被省委通报表彰。去年底,中央组织部到湖大调研高校党建,评价很高。

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严学军提出几点意见:一是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真正把“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科学党建观贯彻好,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实好,把意识形态这个基本底线守护好;二是要进一步把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到实处,从“四个有利于”出发,增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积极探索高校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的有力措施;三是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系统推进“六大工程”、做好“三进”工作,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发挥省属高校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全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努力推出一品高质量成果,针对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亮点问题挖掘典型、积累经验,力争在全省高校中作出样板,提供范例。

严学军希望湖北大学继续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担当,以严的标准和实的作风不断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努力开启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征程,为服务“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湖北实施、引领湖北高校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大会上,刘建凡作了题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展现新作为》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刘建凡就我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谈了四点意见。

一是着眼于知,理性看待新常态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新成绩。“十二五”以来尤其是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全局、把牢方向,突出重点、勇于创新,开创了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定位更加明确,“为什么做”的态度更加坚定,“谁来做”的主体更加坚决,“怎么做”的路径更加坚实;措施更加有力,学校党委通过务虚会、负责人研讨会推动思想解放,利用个人自学、专家导学、集中研学、分类引学、讨论问学、干部领学等方式加强理论武装,适时调整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设置,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学生管理,推进文化建设;保障更加充分,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构建工作制度体系,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成效更加突显,理论研究走在全省前列,党建活动特色鲜明影响广泛,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二是领会于心,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落实到推动学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首先是要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次是要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是高校的首要重大任务,也是赋予高校发展的新定位和新使命。我校是省属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强校,具有明显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理应走在全省高校的前列;再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还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斗争意识,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三是立足于行,大力推动新常态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新实践。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党委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创新探索学院党政主职“一肩挑”试点,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品牌战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继续深化基层党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着力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思想引领,占牢意识形态阵地,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阵地,管好用好网络阵地;坚持立德树人,提升综合育人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培养出忠诚党的领导、政治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凝力于实,不断完善新常态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新保障。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在工作上纵向到底互联互通互动,横向到边共建共享共用,分层分类同心同向;建设过硬队伍,增强工作推力,改进工作作风,配齐配强队伍;强化保障机制,激发工作动力,健全责任机制、考评机制、保障机制;培育和谐文化,提升工作引力,深化校本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方略,把全民阅读活动固化到文化建设中,营造清新、高雅、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刘建凡强调,抓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在高校的执政地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学校自身建设面临的形势所迫,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所需,更是各级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职责所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务必保持政治清醒、政治自觉、政治定力,真正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作为一份硬责任来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不含糊、不懈怠,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场的斗志、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努力开启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新征程,续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熊健民说,严学军书记充分肯定了我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从全省教育改革大局的高度,为我校党建思想作出了明确指示,为我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刘建凡书记总结了学校十二五以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学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上面临的新形势,对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做好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总要求。希望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抓好学习贯彻和落实,努力在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上达到新境界,在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上达到新水平,在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上达到新高度,努力开拓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此次会议,是学校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会议将持续一天半时间,主题报告会后,还进行了分组讨论,七个职能部门和学院还将进行交流发言,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讨。会议期间,学校制定出台了《中共湖北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领导的实施意见》、《中共湖北大学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中共湖北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 湖北大学辅导员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等四个文件。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中心和马院调

2015年3月13日下午,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厚权院长率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一行六人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方平院长、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汤德森书记、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与来访者进行了亲切座谈。

汤德森书记和周芳副院长分别对我院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和教学及科研方面的情况做了具体的介绍;随后,双方围绕科研团队建设、学科发展、课程教学以及分配机制等学院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除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更重要的就是要广泛地与兄弟院校联系与交流,吸取借鉴好的经验以促进自身完善。

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来中心和马

进行2015年课题研究相关工作指导

2015年1月12日下午,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光耀、研究三处处长邱凌、副处长李立新、副处长曾亚平、副调研员贺树林一行五人,莅临我中心和马院对《湖北改革开放实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进行指导。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教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院党委书记汤德森等领导和老师参加了会议。

杨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我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学校占地面积、学科建设等基本情况,以及学院近几年通过思路转变在科研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还对这次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给予了期望。

会上,省委党史研究室何主任对此课题的由来、研究和管理等工作进行了说明。学院汤书记从学术影响、学风优良、知名校友多、社会影响等四个特点介绍了学院,并代表学院表态,我们将按期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徐院长对专题具体情况做了汇报,包括前期的合作和后期的工作开展,并作为总课题负责人保证完成任务。

在随后的会谈中,各课题的负责人提出了课题研究中将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希望省委党史研究室给予解决和帮助。党史研究室邱处长和李处长对老师们的问题做了一一解答,并对各个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地解说,同时承诺尽量满足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条件,尽力解决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邱处长和李处长的发言对老师们高质量的完成此课题给予了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最后,省委党史研究室何主任对此课题分别从政治性、史料性、可读性、学术性等四个方面做了总体要求,从反映历史背景、反映过程、反映典型、反映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课题的完成提出了希望。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代表学院和老师做了最后的总结,我们将全力以赴去完成本课题,并希望以后和省委党史研究室能够多多合作。

中心骨干徐方平教授出席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3月30日,蔡和森同志(1895—1931)诞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其故里——湖南省双峰县隆重举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肖玲丽同学应邀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此次活动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娄底市委、双峰县委联合举办。中央、湖南省、市、县各级领导,蔡和森亲属代表12人,以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100余人齐聚双峰,共同缅怀蔡和森同志光辉的一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在3月27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永垂青史的革命先驱 ——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以兹纪念。上午,在蔡和森广场,徐方平教授作为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向“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群雕敬献花篮活动,出席了蔡和森纪念馆升级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参加了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会上聆听了蔡和森女儿蔡转教授以及湖南省委相关领导的发言。

下午,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徐方平教授作为专家学者代表以《蔡和森和恽代英的“纸老虎”理论辨析》为题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他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精准地指出蔡和森关于“纸老虎”的论断至少有4次,深刻地剖析了蔡和森关于“纸老虎”论断的历史背景、内涵变化和重要理论意义,证实了蔡和森是第一个提出“纸老虎”概念的理论家,认为蔡和森、恽代英等关于反动派是“纸老虎”的理论,为毛泽东后来更加全面深刻论述中国共产党的“纸老虎”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认识论规律及其理论自信。徐方平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此外,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巡视员李蓉,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顾问、蔡畅外孙李勇,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蔡和森研究中心副主任夏远生,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高中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纪亚光,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教授史滇生,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李永春等专家学者作为代表发言,分别以《蔡和森开拓中共早期党史研究之路》、《毛泽东与蔡和森对湖湘文化取精用宏》、《蔡和森与邓中夏的革命情谊》、《中共共产党是“俄人移植”的结果吗》、《蔡和森的军事思想》、《蔡和森与团刊》等为题,从多个角度对蔡和森的生平及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徐方平教授多年来专注于研究蔡和森,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在《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关于蔡和森的研究文章,出版了《蔡和森与< 向导>周报》、《蔡和森评传》等书籍。此次大会徐方平教授的《蔡和森和恽代英的“纸老虎”理论辨析》一文,已经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2期上发表。肖玲丽同学的《革命年代的尖兵,自由婚姻的表率》一文也收录于本次活动论文集中,并公开出版。

本次研讨会的深入学习必将推动我院师生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新发展。(肖玲丽供稿)

中心骨干教师赴湖南大学作思政课教学交流研讨

2015年4月10日,应湖南大学邀请,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教系(思政课)党支部书记刘睿、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部主任杨荣及学院贺祥林教授、康志杰教授等一行9人前往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交流研讨。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彭文军、院长陈宇翔教授、副院长刘晓玲教授、博士生导师柳礼泉教授和舒远招教授等出席了交流研讨活动。

双方围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措施、思政课考试改革的主要经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高中思政课内容的衔接问题、以及文理科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下午,中心教师受邀参加了湖南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一期开放式课堂,聆听了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宇翔教授主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专题,并参加了课后的交流研讨活动。参加交流研讨的有湖南省教育工委宣传部曾力勤部长、王艳元副处长,以及来自湖南省高校的100多名思政课教师代表。交流在非常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汤德森书记在交流会上作了发言,对湖南大学公开课的开展形式进行了高度评价,对此次学习交流的收获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得到了参会代表的共鸣。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贺祥林教授、于丽副教授分别从学术的角度对陈宇翔教授授课的深度、广度进行了剖析,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两院领导及同行均表示要加强兄弟院校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中心骨干徐方平教授应邀赴南开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2015年5月19-21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应邀出席了在南开大学召开的“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分别取蔡和森的“和”字、李富春的“富”字组成)、《党的文献》杂志社联合主办。蔡畅和李富春的外孙、原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天津市和富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勇,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原主任廖心文,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主任李蓉,《党的文献》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李琦,国家发改委主任石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纪亚光教授,以及来自武汉大学、湘潭大学、湖北大学等单位近6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在大会作为9位发言者之一,作了《蔡和森研究与我的学术成长及其启示》的主题报告。徐教授认为,他从2002年开始对蔡和森这位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徐老师也由一位年轻的学者慢慢成长为一名对蔡和森有一定研究成果的专家,学术影响日渐扩大。从这些研究和成长中,徐教授认为对我们今天开展学术研究、传递正能量有重要启示:一是要像蔡和森等革命先辈那样,具有“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崇高理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是要学习他们为了理想和主义,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三是要勇于担当历史责任,对于工作和职位,以大局为重,能屈能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湖北大学举行少数民族学生法律法规及政策宣讲会

2015年5月15日,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蔡德坤应邀到我校会议中心思诚厅,给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代表,近百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会做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努力开创我省民族工作新局面”的主题宣讲。

宣讲会前,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长侯勇会见了蔡德坤。蔡德坤对于我校民族工作开展情况给予高度肯定。侯勇表示,学校将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维护校园安定团结的局面。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学工处处长刘靖君主持宣讲会。

蔡德坤在宣讲会上从2014年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如何贯彻落实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就同学关心的新疆当地建设、新疆人口流动、民族团结等相关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刘靖君要求与会教师进一步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既要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也要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少数民族学生要认清形势,奋发成才,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届汪彬奖学金颁发仪式举行

2015年6月19日下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湖北大学会议中心思诚厅联合举行第一届汪彬奖学金颁发仪式。湖北大学副校长程红兵、政教专业1981级校友汪彬,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院长徐方平、院党委副书记王雄参加了颁发仪式,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主持了颁发仪式。

湖北大学副校长程红兵在颁发仪式上讲话。他代表学校对汪彬校友表示感谢并指出,汪彬校友作为学校优秀校友中的杰出代表,其回报母校之心、捐资助学之举令人感动,也很好的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教一家人”的优良传统。他鼓励获奖学生学习传承校友的感恩精神,将感恩精神融入到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与培育之中,以感恩的心态观世界,在学习生活中以各种方式传递汪彬校友的感恩精神;记住学校生活的美好,在湖北大学学习与生活期间,培育浓浓的师生情谊与稳固的同学情谊;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研究,提升学术素养,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程亚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直博生)代表获奖学生发言。

据悉,2011年湖北大学80周年校庆期间,我院政教专业1981级校友,北京巨天汇投资公司董事长,武汉当代科技集团副董事长、武汉大学珞珈学院院长汪彬教授捐资10万元设立“汪彬奖助学金”,旨在资助政教专业学生。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鼓励政教专业学生走专业发展道路,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经汪彬校友同意,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将“汪彬奖助学金”更名为“汪彬奖学金”,每年拿出一万元资金,奖励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颁发仪式结束后,汪彬校友为政教专业学生作了一场题为“砥砺前行,走向成功——和大学生畅谈成功之路”的励志报告。汪彬校友深情回顾了自身成长求学经历,鼓励在座学生立志、志存高远,立德,勤奋、刻苦,保持健康平静的心态,提高情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学习,训练健康体魄,提高安全意识。报告最后,他送给大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等三句诗,与在场师生共勉。

湖北大学201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举行

2015年6月30日中午,湖北大学201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会议中心思睿厅隆重举行。学校党委常委侯勇出席并发表讲话,校团委、研究生院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和社会实践团队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

研究生院负责人宣读了《关于开展2015年湖北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随后,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队长交流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和感悟。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代表宣读承诺书。

出征仪式上,侯勇为校级团队代表授旗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侯勇通过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给出征的团队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二是希望同学们知行合一,努力提高服务国家社会的本领。三是希望同学们深入基层一线,自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四是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纪律,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据悉,今年全校组织了89支校级团队和300余支院级团队,共3000多名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为主题,组建了“环境保护类、社会观察类、志愿服务类、传统文化类、专业见习和寻访校友”等六大实践团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动员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讲、社会调查、科技支农、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生态环保、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向社会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同心兄弟事迹获评大学生道德实践优秀成果奖

2015年5月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全国大学生道德实践网络推选展示活动评选揭晓,湖北大学“同心兄弟”事迹获评“身边的榜样——大学生道德实践优秀成果”奖,学校获“道德模范优秀组织学校”奖。

据悉,“身边的榜样——大学生道德实践优秀成果”评选是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指导,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评选活动。活动以“向上向善进行时——身边的榜样”为主题,通过致敬道德榜样、感悟道德内涵、践行道德规范,形成高校校园向上向善力量。活动共评选10件“身边的榜样——大学生道德实践优秀成果”进行宣传表彰。

湖北大学3个学生创业团队获70万天使资金投资

2015年6月17日,由湖北大学招生就业处和武汉东科创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武汉光彩•促进创业创新公益活动暨TopDoer全球创业周创业孵化行动”亮相湖北大学。经过激烈角逐,7个团队进入区域创业训练营,4个团队进入全球创业周训练营,3个团队获得天使投资共70万。

本次活动分为创业讲堂、项目路演、决议名单等三个环节。武汉慧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戴瀚波、武汉良辰动画传媒有限公司CEO石秀、武汉华锋精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亭、武汉东科创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许文娟、东科创星天使投资中心执行合伙人朱自芳等5位创业精英作为导师团成员对参赛团队进行指导和评价。

在创业讲堂环节,东科创星天使投资中心执行合伙人,我校92级数学专业校友朱自芳从投资人的角度为在场学子分享了其投资心得,并对大学生创业者给予建议和指导。

在项目路演环节,武汉沙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沙发客网站建设与APP开发项目获得全场最高意向投资30万。公司负责人2013级经济学专业叶鉴颖拥有8年旅行经验,4年沙发客经验,他在3分钟的时间里对该行业的优势、推广和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条理清晰地做了展示,迅速引起创业导师许文娟的共鸣,许文娟建议:“国外的同类型app很多,这个项目还需要对比国外产品寻找自己的优势。”据悉,该项目开展已一年,正是从公益向半公益半商业化转型时期,“这个平台让我的团队有机会和投资者面对面交流,通过投资者的反馈了解投资市场需求从而改进自己。”叶鉴颖告诉记者。

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陈少军介绍了自己的环创团队项目,该项目主要从事废旧手机回收及零部件整理,在此次行动中获得20万意向投资。陈少军计划将资金主要用技术提炼和回收手机渠道上。

据统计,此次参加“路演”的12个团队项目几乎全部涉及网络服务方面,“今天看到的团队大多都选择了自己熟悉的校园服务和电商方向,我感到年轻人都很有想法。”指导导师朱自芳说道。许文娟告诉记者,此次行动中湖北大学站的团队中是注册公司的最多。她说:“湖大学生的文字功底和创意都很扎实,听了他们的介绍,感觉学生们对项目的执行力都很强,希望以后还能与湖大合作。”

湖北大学12件作品在全省读经典品文化主题征文大赛中获奖

2015年5月,从省教育厅传来喜讯,湖北大学12件作品在在全省“读经典品文化”主题征文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3个,奖项质量和数量均位居参赛高校前列。学校荣获组织奖。

此项大赛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和湖北省教育厅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

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读书在湖大”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在校内进行了广泛的作品征集和评选,推出了大量佳作。同时,学校以大赛为契机,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丰富了校园文化,让师生在文化熏陶中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

“四德”花开 香满琴园——十四年道德建设月活动扫描

20153月,湖北大学启动第十四届道德建设月活动,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主题,积极开展学雷锋进社区、把知识到贫困孩子家等志愿服务。

至此,我校道德建设月活动走过了十四年历程。20023月,我校将每年三月定为道德建设月,在全校师生集中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四德教育,全面提升师生道德素质。

2012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表彰暨专题工作研讨会,湖北大学文化建设成果《扎实推进四德教育,全面提升道德素质——湖北大学十年道德建设月主题活动》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多年道德建设月主题活动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示。

时代特色 四德核心

20011020日,中共中央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而高校作为思想建设的前沿阵地,更要时刻紧抓不放。为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02年开展以讲修养、讲规范、讲责任、讲贡献为主题的首届道德建设月活动,加强师生四德教育。

在以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学校结合时政背景和师生实际,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道德建设月活动。十余年来,活动主题的变化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特色。

20063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校积极响应号召,在第六届道德建设月里,提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活动主题。2013年,第十二届道德建设月的主题和谐友善则是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今年道德建设月活动的主题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师德师风建设和青年学生成长提出的明确要求、寄予的殷切期盼。

从尊师重道、知校爱校、爱岗敬业再到构建和谐校园、强调以人为本、学会珍惜,活动主题体现了时代特色,活动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首届道德建设月,我校举行万人大签名;今年的道德建设月,生普协会为校园内的树木颁发二代身份证,只需要扫描树上的二维码,与树木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就会呈现在手机中。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线上线下的频繁联动,不仅使公益活动充满浓郁的科技色彩,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使更多的人感受到道德的影响力。

尽管活动主题和方式不断变化,但是其核心思想——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师生践行和弘扬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和自强不息、克难奋进为基本特征的湖大习坎精神,建构校园精神价值的坐标——却被湖大人一以贯之。

三项教育 道德工程

四德教育中,不断加强以思政教育、实践教育、典型教育为核心的三项教育,着力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促进全校师生以德正己,为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终极目标奠定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政治修养是个人品德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坚持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政治理论学习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湖北大学关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除抓好政治教育外,学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编印《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宣传手册》、购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等学习材料、举行专家报告会、召开专题交流讨论会等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实践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历届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校积极引导教师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校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教师组成的义工队在武汉市徐家棚街、白沙洲街和南湖等地定期开展义教活动,每月为社区居民义务授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外国语学院离退休老同志团队,关心青年学生,捐资授课传帮带,相互照顾,看望慰问重帮扶,在校内外美名远扬。

典型人物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十多年来,我校利用公众典型,组织全校师生向桂希恩、孟二冬、方永刚、徐本禹、洪战辉等全国先进典型学习。同时,学校重视挖掘身边典型,通过开展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湖大风云学子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近年来学校挖掘报道了一大批典型道德人物。以2014年为例,我校同心兄弟互助友爱团队荣登荆楚楷模榜湖北好人榜,退休教师徐长岳关爱学生的故事登上《武汉晚报》头版,典型师生的故事不仅让全校师生为之感动,也让他们在知典型、学典型的过程中提升自我道德素养。

个人品德是道德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部分,学校还通过打造师生职业道德工程、家庭美德工程和社会公德工程,促进全校师生爱岗敬业、文明友善、日思日睿、笃志笃行。

十余年来,道德建设月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一大批典型人物、典型团队涌现,这是学校道德建设的标签和符号;学校获评湖北省委、省政府文明单位全省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道德建设月活动为教育载体,师生逐渐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动,有效增强其对正确道德规范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道德教育和具体实践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制度保障 巩固成效

十四年,弹指一瞬;十四年,成果斐然。回顾道德建设月主题活动走过的十四年路程,领导重视是关键,群众参与是基础,开拓创新是灵魂,制度建设是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保障,道德建设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多年来,学校不断规范师生道德规范制度,如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通过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构建多元考核制度、完善师德奖惩制度等,将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十分重视构建和完善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在领导机制、运行机制、规范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道德建设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为进一步推进我校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的机制基础。

为巩固活动成果,我校将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围绕四德教育这一核心内容,精心设计每年道德建设月主题活动,一年一主题不断推陈出新,为我校道德教育注入新的内涵;积极拓展教育途径,大胆创新实践形式,加强对道德典型的挖掘与宣传,增强活动参与度和吸引力,使我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历届道德建设月活动主题

2002年,讲修养、讲规范、讲责任、讲贡献;

2003年,讲师品、讲师智、讲师能、讲师表;

2004年,知校、爱校、兴校、荣校;

2005年,爱校、爱岗、爱生;

2006年,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007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008年,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009年,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2010年,职责•使命;

2011年,学会珍惜;

2012年,学习雷锋、与爱同行;

2013年,崇勤尚俭;

2014年,和谐友善;

2015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交流谈心活动圆满结束

2015年4月18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对1”交流谈心活动,历经一个月的时间圆满结束。

此次交流谈心活动,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工作实际,每周赴阳逻通识教育学院开展一次交流谈心活动。在交流活动中,以寝室为单位,学院学工办老师和专业学习班主任分别对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专业思想及大学规划、适应大学学习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每一名同学在大学学习和生活做了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从2015年3月18日开始,目前已覆盖到班上所有同学。

该活动拉近了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的距离,对今后的学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同时,通过交流谈心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依托思政专业的个人发展方向,明确了个人发展及定位,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心工作报道

中心调研报告《关于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调查思考》获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伟年等领导重要批示

从2014年5月开始,由中心三位博士生导师杨鲜兰、杨业华、周芳带队,率领两位青年教师和2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历时7个月,前后开展了两次专题调研,分别围绕“学校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效果”为主题。主要调研范围立足于湖北省。在借鉴吸收相关调查问卷有益成分的基础上,经过相关专家、师生代表和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多次讨论修改,编制出最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影响状况的调查问卷》,以及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效果”提出了针对教师、学生、家长、同学、朋友等方面的多份访谈提纲。先后深入20余所大中小学,还有立志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民间组织宜昌市的“爱心之家”、武汉黄陂的“楚天国学馆”等地,调查访谈,采取课堂集中发放和随机发放相结合的形式,对在校师生发放问卷共计445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195份,了解他们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情况。同时,深入到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荣誉且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做得有声有色的宜昌市,按照年龄、性别、区域、学校、年级、家庭背景等的不同,选取样本近100人,最后精选确定了30个样本(其中小学生12人,初中生5人,高中生4人,大学生及研究生6人,已毕业就业人员3人),对样本对象本人及其亲人、老师、同学、朋友、邻居等400余人采取当面走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形式,对这精选的30个样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后所受到的影响和变化,包括民族精神培育、品德形成、行为习惯养成、人际交往、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审美素养、身体健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作了有针对性的深入了解。我们调查组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学校、家庭是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包括教育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了解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方法;了解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等等。另外,调查组通过课堂观摩、组织小型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一线的教师、父母们对目前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跟踪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摩、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我们调研组多次汇总情况、补充材料、规划提纲、研讨思路,整理出笔记30余万字,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材料,执笔人在几个月时间内数易其稿,最终于2015年3月形成了“关于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调查思考”的调研报告,希望为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建言献策,将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两抓三进”,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真正落到实处。

该报告获得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常务副部长杨万贵、副部长喻立平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分别作了重要批示。梁伟年部长要求省委宣传部班子成员和厅级干部阅,并指出:“同意所拟建议。‘湖北大学调研报告’很有价值。青少年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对象。我们有关处要认真研读此文,多深入基层调研,不断改进工作,提高青少年宣传教育水平。”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万贵的批示:“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请宣教处学习研究。”喻立平副部长的批示:“这项调研很有意义,湖大课题组的调研也比较扎实。”

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表示,中心师生将再接再厉,坚持问题导向,争取出更多更好的调研成果,希望能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中心领导和骨干深入“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调查研究

2015年6月12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建设工作,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一行来到咸宁市汀泗桥镇古塘村,与和村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座谈,了解该村的实情。

通过座谈了解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诸如土地纠纷,村民对于土地确权政策知之甚少;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村民思想觉悟不高、功利化心理明显;对于集体利益不愿意让步,使得道路建设、污水治理的工作苦难重重;村民的思想工作有待改善等等。

徐方平教授和周芳教授同村支部、村委会成员协商,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就以下方面达成一致。首先,围绕土地确权问题和土地流转问题、党员“三严三实”为主题为村民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其次,开展村民访谈,就国家政策的看法、新农村建设、对干部的要求、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问题、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进行交流。通过村户访谈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了解村民最迫切的实际需求,知道他们生活的难处,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以后更好地促进示范点建设提供依据。再次,进行组织“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空巢贫困老人,开展送药活动,对于有些患有慢性病的村民免费赠送常规性的药品。最后,拟提供高考填报志愿咨询服务,我校组织专家为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就择校和择专业问题答疑解惑,并对高考失利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村支部、村委会班子对我院的示范点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我校领导、教授能多到示范点开展工作,为当地群众答疑解惑,送去精神食粮。

中心和马院举办的武汉市第四期基层公务员培训班开班典礼暨首场报告举行

2015年5月11日上午8点30分,由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与武汉市公务员局联合举办的武汉市第四期基层公务员培训班开班典礼暨首场报告在学校会议中心思诚厅如期举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湖北大学副校长程红兵教授,武汉市人社局副局长徐冬先、武汉市公务员局干部教育处处长汪绪永、副处长万达中,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副书记王雄、院长徐方平教授、副院长熊友华教授等出席了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主持,副校长程红兵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培训学员来湖北大学学习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培训班学员介绍了学校、学院基本情况,对培训筹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希望。随后,武汉市人社局副局长徐冬先同志作了开班讲话,为此次培训提出了三点建议和三点要求。他强调公务员要见之长远,勤于思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行之笃定,勇于创新,严肃纪律,敢于担当。

该培训班有来自武汉市各部门的50多名基层公务员,建立了班委会。班长耿威同志代表学员郑重承诺,将严格遵守中纪委培训纪律和相关管理规定,坚持勤学勤思,圆满完成学业。典礼结束后,长江学者、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畅教授作了题为《公务员成就感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的报告。江畅教授的报告由浅入深,根据党风政风问题的真实案例,深刻剖析了当前一系列社会负面现象,并归因于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泛化。进而深入浅出,从幸福伦理和价值追求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公务员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幸福感与其成就感的内在关联。首场报告赢得了学员广泛赞誉。

据悉,此次培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首要任务,着力于反腐倡廉与职业道德建设,突出建构基层文化软实力、认清社会主要矛盾与公务员使命等问题的学习与探讨,旨在优化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和思想道德境界,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

此次培训班的培训工作,是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涂一昂)

中心副主任周芳教授应邀到武当山特区专题讲座

为全面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帮助广大干部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4月17日 上午,武当山特区特邀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作题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彰显道德软实力”的专题讲座。十堰市副市长、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平主持讲座。特区各办事处、各部办委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二级单位负责人及驻武事业单位负责人等共计2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

周教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道德软实力及其效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彰显道德软实力”三个方面,结合社会现状,用鲜活的实例分析了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路径。专题讲座涵 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彰显道德软实力的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彰显道德软实力的重要意义,以及领导干部如何践履。在讲座中,周教授从优秀传统文化切入,阐释“道德本位”、“思维思想”、“无论说”等文化的传承对扭转社会时弊的功用,引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孤、必有邻”等大量古文古句,推演道德是软实力的根本。整场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全面透彻、深入浅出,又联系实际,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共鸣。

李发平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周教授的讲解既站位高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又着眼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彰显道德软实力的实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做好人,干好事。各参会人员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彰显道德软实力相结合贯穿到工作的始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中心湖北省社科获奖“三突破”

2015317日上午,湖北省社科联八届二次全委会暨颁奖表彰大会在洪山宾馆召开,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人大副主任尹汉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大会由省社科联主席马敏主持,曾婕、吕东升、刘传铁等相关领导及来自全省的社会科学界代表、地市州社科联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宣读了《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出席了表彰大会。

在此次表彰大会上,中心有5项成果榜上有名(见附录),为历届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获奖等次最高的一次,同时也是获奖等次最全的一次。这些奖项的获得是我院教师“十年磨剑”辛勤苦耕的结果,更是其“扬鞭奋蹄”勇攀高峰的结果,充分彰显了我院教师较高的科研水平,实现了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多年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历史上的“三突破”,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湖北地区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审一次,旨在进一步调动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学习、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我省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根据《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本届共有20项成果获一等奖,80项成果获二等奖,160项成果获三等奖。其中湖北大学共获13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附录:中心获奖名单和成果如下:

一等奖1项:

田子渝、蔡丽、徐方平、李良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1918-1922)》(著作)

二等奖2项:

周芳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著作)

杨鲜兰 《马克思的需要动力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系列论文)

三等奖2项:

汤德森 《驳西方学者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歪曲》(论文)

徐方平、曾银慧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荆州驻防八旗》(论文)

中心四项成果获武汉市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2015年422日,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武汉市委会议中心召开,湖北大学18项社科成果获奖,我中心4项成果榜上有名(见获奖名单)。

本次评选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市社科联合会社科奖励办公室组织实施,对申报参评的201211日至20131231日取得的成果进行资格认定、初评、复评、终审,最终产生一等奖21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110项,优秀提名奖100项。此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重点奖励对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科研成果,以调动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中心获奖名单:

二等奖:2

周芳 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

杨业华 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三等奖:1

吴志娟田子渝、于丽 著作:《新青年》史料长编(上下)

优秀奖:1

段凡 论文:《论权力应是公权力》

中心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再创佳绩

2015年6月2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结果,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有2个项目获准立项。分别是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徐方平教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传媒引领社会舆情研究”获得重点项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张丽君副教授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形成史研究”获得一般项目,两个项目批准总经费55万元。

2014年,我院郭大俊教授申报的“马克思恩格斯探索理论与现实关系的理路及启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5年,我院取得了历史上年度立项同时获得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零的突破,在项目质的等级方面,居全校文科学院第一位,中心和学院学科建设再创佳绩。

据悉,湖北大学今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66项,立项率为21.2%;立项总数全国排名并列第70位,湖北省第6位。


三、中心研究报告

湖北省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实证分析报告

万美容 胡 咚 叶 雷 曾 兰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为了分析和把握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课题组[1]对湖北省内武汉、宜昌、荆州、黄石等地十余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2038份,其中有效问卷1980份,问卷回收率为92.6%,有效率为97.2%。同时,还对其中6所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个别访谈,对辅导员及学生代表进行了集体访谈。这次调研的学校包括“985”、“211”高校和普通高校,涉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省属高校及民办高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他们具有丰富的内容和一定的结构。本次调查,我们以政治观念与政治参与、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三个方面为基本结构框架,对湖北省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矛盾性、差异性等特点。现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结果为依据,具体分析如下。

一、湖北省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较好,但信仰选择、政治参与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调查表明,有61.0%的学生认为[2]“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搞好”,59.8%的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根本指导作用”,40.5%的学生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这说明湖北省90后大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好的政治认同(见表1)。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和信仰多元化的倾向。调查发现,分别有24.9%33.9%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根本指导作用”和“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说不清楚”;分别有58.2%、42.5%、40.9%的学生认为自己信仰“科学”、“自己”与“民主”, 均明显高于认为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比例(24.3%),还有11.2%、8.8%的学生分别声称自己没有信仰或者说不清楚信仰,8.5%的学生表示自己信仰基督教、佛教等宗教(见图1)。

申请入党是大学生重要的政治参与行为,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4.7%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含已经入党学生),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湖北高校90后大学生有着较为积极的政治参与行为。但调查发现,这些申请入党的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入党问题的认识,以及入党动机都存在着层次差别,其中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44.1%的申请者对党的宗旨和信仰有着正确的认识,他们“相信共产主义会实现”、“认同党的宗旨、路线、方针”、“对党有信心”,10.7%的申请者是为了“寻求政治荣誉感”,24.4%的申请者是出于“增加就业竞争力”的考虑,7.9%和2.2%的申请者分别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老师的动员”和“周围的同学都争着入党”而提出的申请,更有10.6%的申请者“说不清楚”为什么入党。这各不相同的入党动机,表明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较为复杂,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利益诉求。

二、湖北省90后大学生对政治普遍比较关注,但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并不高,表达关注和意见的方式以网络及非正式讨论为主

在座谈访谈中我们了解到,90后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社会重大新闻、舆论热点问题和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都会很关注,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但在平时对政治的关注度则次于娱乐、交际、学习,对学校组织的政治性较强的活动缺乏足够的参与愿望和参与热情。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上网做的最主要的三件事”中,“浏览新闻”只为10.2%,位于9个选项中的第五位,其“在校园网上关注或者想要获得的主要三种信息”中,“时政、社会新闻”比率为9.9%,位于9个选项中的第六位。

90后大学生关注政治但不爱表现出来,政治关注的表达较为理性。他们面对“出现突发的重大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时,表达关注的方式”主要是“网上转帖、转发微博,关注但不发表意见”(51.7%)和“同学私下议论”(43.0%),只有7.6%的同学表示“可能的话,会赶往现场”。一些接受访谈的领导和辅导员表示,“90后大学生总体上充满生气,朝气蓬勃,在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来临时也会表现出乐于参与的热情,但平时对‘政治’表现得多少有些‘冷漠’,行为参与方面更是显得很‘理性’,真是有点让人欢喜让人忧。”

三、湖北省90后大学生道德认知清晰,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有较高认同感,但道德行为存在“不确定”性,“知行不一”现象较为普遍

调查结果(表3)显示,分别有91.4%、90.7%、85.3%的学生认为“诚实守

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文明理性”、“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75.9%、74.1%的学生分别同“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有58.7%的学生赞成“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点。这充分说明湖北省90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等道德要求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对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有着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

虽然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有较为清晰的是非善恶标准,但这些道德认知是否能在日常道德生活中顺利转化为道德行为却具有不确定性,比较多的学生对在一些特定的道德情境中该如何行动“说不清楚”(见表4)。对

这种“说不清楚”的状况,接受访谈的师生大都认为的确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认为这恰恰反映出90后大学生道德心理的一种真实样态——知与行的激烈冲突和义与利选择的突出矛盾。90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但觉得在日常道德生活中难以做到;心里清楚是非善恶,却担忧在践行中被利用和欺骗,惹上麻烦,甚至损害自身利益。因此,身处一些日常道德生活情境时,往往思想上矛盾,心理上纠结,行动上犹豫观望、陷于两难,“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时常得以发生。但当他们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有人落水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等)时,不少大学生能够毫不犹豫地作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90后大学生群体能够表现出强大的道德行动能力。

四、湖北省90后大学生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人生目标较为具体明确,人生价值选择务实多样,但生活中抗挫折能力较弱

90后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显得积极向上。调查显示,有74.4%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69.3%的学生表示自己“时常能体验到幸福”,84.4%的学生认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想不开,活着最重要”。我们考察90后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发现,他们对自身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趋向积极(按1~5分分别代表从“很差”到“很好”的五个等级,平均得分在3.26~4.25之间,见图2),既不过于自信、盲目乐观,也不过于自卑、贬低自己。但在访

谈中我们也了解到,90后大学生虽然自我评价良好,但也容易在受挫时情绪波动,其心态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亟待培养提高。问卷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有47.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70.1%的学生坦诚会在受挫后低落一段时间。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日常生活状况的体验和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女生的生活体验要比男生敏感,比男生更易于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同时在受挫时更容易陷入情绪低落状态。

近年来,各高校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和生涯发展指导,90后大学生目标和规划意识增强。他们大都人生目标具体明确,生活有规划,重视自主发展,注重个人品质与能力在实现人生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调查表明,有73.6%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有明确的想法,大学四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有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比率高达82.0%。有69.3%的学生比较关注短期的具体目标,持有“未来不可知,过好当下最重要”的观点。在实现人生目标的条件中,66.3%的学生强调依靠“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17.9%的学生认为“诚信等良好品质”是个人生存发展的主要条件,只有6.6%3.7%的学生希望依靠“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个人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90后大学生在人生价值选择上表现得比较多样化,虽然以整合个体与社会要求为基本取向,但功利化、实用化倾向明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培育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倡导的基本价值观念,“为人民服务”、“自觉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衡量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对此,90后大学生有着比较一致的认同,调查中有85.3%的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愿意在服务奉献中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在衡量人生价值的具体标准上,90后大学生却又表现得十分多样化,“个人品行”、“社会认可和尊重”、“生活舒适、幸福”、“被他人或社会所需要”、“贡献”、“财富”、“权力”、“名誉” 等均被他们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见图3),其中“个人

品行”、“社会认可和尊重”分别被超过60%的学生作为自己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为大多数90后大学生认可的“个人品行”、“社会认可和尊重”、“生活舒适、幸福”等价值标准,包含着个人需要与社会要求两种取向,既有可能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更高价值层次发展,也有可能向个人本位等较低价值层次转化。上述分析表明,90后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标准还比较多样、分散,在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练培育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提升。

五、湖北省90后大学生网络学习自主性较强,网络交往主动与“被动”并存,但他们的网络生活需要引导

有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为青少年开辟了“第二生活空间”,网络生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领域和基本生活方式。[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23.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其余76.5%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均超过1小时,有8%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他们每天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浏览新闻、收发通知和搜集信息,通过网络与人聊天、交友,流连于校内网、QQ空间、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在网上购物、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甚至有7.7%的同学即使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会上网随便看看(见图4)。由此可见,网络的确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学习、交往和娱乐的重要工具与方式。

上网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重要途径,网络信息也已经成为大学生求知解惑的首选信息源、资料库。90后大学生有事找“度娘”,不懂就“百度”,5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听别人聊到自己不太了解的东西”、“看书看到不懂的地方”、“看到有意思但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出行路线不清楚”都会选择“百度一下”,涉及考试、作业、自学技能、了解一些私密信息也都会有学生求助于“百度”。

“聊天、交友”是90后大学生网络交际的基本方式,也是他们网络生活的主要内容。38%的学生表示“更新、关注校内(网)、(QQ)空间、微博”是自己上网常做的事情,“空间日志、说说”和“QQ聊天”已经成为超过1/5的学生分享个人心情、想法与活动的主要方式。有71.3%的学生每天都会用手机上网,他们用手机上网做得较多的事情也是“登录QQ”(42.8%)和“登录人人(网)、微博等个人主页”(13.8%),QQ、微博和个人主页成为90后大学生主要的网络交往中介。特别是微博、微信的流行,开启了青少年间互相成为微博“粉丝”,互相刷对方微博,互相发送语音、视频短信进行交流的“微时代”。他们通过QQ、微信以及说说、微博等分享见闻感受,主动发出聊天、讨论和“互踩”的信号。但这些“信号”只有被另一方关注、回应,聊天、讨论和“互踩”式的交往才能得以继续,有较为明显的“被关注”和“被动交往”的特点。也许正因为如此,有30.3%的学生“经常更新(QQ)空间、人人(网)或微博的个人状态”,40.2%的学生“打开个人网络主页时会习惯性地看一下访问率”(见表5),他们在通过网络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在通过网络了解、期盼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在网络这个“第二生活空间”里得到了统一。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座谈中,不少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现出对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担忧。一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变得更加方便自由,学生中流传的“老师上课的质量决定我每个月的手机流量”这句话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学生与网络亲密接触的普遍性。这种随时随地上网的方便与自由,使得不少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过长,甚至沉迷于网络而影响到专业学习、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二是面对海量、复杂的网络信息不少学生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辨别能力以及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有39.1%的学生认为“在网络上的言行不会像现实生活中顾忌那么多”,有16.4%的学生“发表、转帖或分享信息时不太考虑信息是否真实”见表5),有个别学生甚至因此引来了道德和法律责任“官司”。三是“网购”、“外卖”在学生宿舍很火爆,“宅在宿舍”的现象在90后大学生中日益增多。“宅在宿舍”实际上是一种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导致了不少学生疏离现实校园生活、排斥现实人际交往、忽视身心素质锻炼,甚至出现专业学习、人际关系、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因此,90后大学生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网络,但他们的网络生活需要切实有效的关心与指导,那些“宅在宿舍”的宅男宅女更是需要社会和家长、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爱与引导。

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0后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批准号:11BKS070)的阶段性成果,本研究同时得到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资助。

注释:

[1]即“90后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课题组,课题负责人为万美容教授,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曾兰、叶雷、胡咚、颜芳、夏博艺、黄小兰等。

[2]本文所采用的正向(肯定性)态度统计数据,均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或者“完全如此”、“基本如此”两种态度选择之和,一般以“认为”、“认同”、“相信”、“赞成”等肯定性词语陈述。

[3]万美容、曹清燕:《网络时代促进青少年道德学习的思考》。载安国启主编:《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370页。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大学

主办单位: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主编:杨鲜兰、杨业华

执行主编:翟艳芳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430062

电话:027-88664125

E-mailzhaiyanfang@hotmail.com

网址:http://marx.hubu.edu.cn

上一条: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6年第一期 下一条: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4年第二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