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二○一四年第一期

(总第5期)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办 2014年6月30日

本期内容

一、中心新闻报道

二、中心工作报道

三、中心研究报告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湖 北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一、中心新闻

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崇富教授来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学

2014620日下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崇富为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历史唯物主义几个前沿问题”的讲座。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鲜兰教授主持了学术讲座。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中心副主任周芳教授、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等领导老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出席讲座。

李崇富教授从两个伟大发现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上成为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经济决定论、马克思恩格斯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看为什么不能搞GDP崇拜、怎样正确看待阶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的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八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及观点。

杨鲜兰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杨鲜兰教授高度评价李崇富教授的讲座和研究成果。她指出李崇富教授是从家乡湖北走出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治学态度严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面成果丰富,她希望广大师生学习李崇富教授认真钻研的精神。

紧接着李崇富教授与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进行了座谈,座谈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在座谈中,李崇富教授就历史唯物主义相关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投稿和审稿要求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整个讲座和座谈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李良明教授应邀作“读《新青年》史料长编感言”的学术报告

2014年6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良明教授应邀来学院给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了“读《新青年》史料长编感言”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田子渝教授主持。

为了凝练科研团队,给湖北大学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增添活力,学院在田子渝教授的引领下,先后由徐信华、吴志娟等青年教师担纲,出版了《< 新青年>研究著述目录索引》、《< 新青年>史料长编》等编著。

李教授从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三个维度对上述编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联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的讲话精神,强调当代青年学生不要在顺境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余金成教授做客中心主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

2014年4月22日晚,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管理学院院长、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余金成教授莅临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6号楼5楼会议室为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的专题学术讲座。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郭大俊教授主持讲座。

余金成教授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毛泽东1956年开始考虑中国自己的道路问题,中国改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的关系。

余教授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建立于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的两大基本事实之上。要消除经济危机就必须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要实行计划经济就必须首先实行公有制,要实行公有制就必须进行社会革命,余教授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分析了经济危机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讲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中国改革的,余教授指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声,后来的改革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的探索之上的。余教授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是在社会主义形态下充分挖掘市场经济所创造出的生产力的必要保障。当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在发展之中,中国的改革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给中国改革时间,我们应该对社会主义事业抱有信心。

郭大俊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指出,余金成教授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中国的改革,讲座逻辑严谨、见地深刻。他希望广大师生向余教授学习,在做学问时,要有思想闪光点,要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思考。(何香明)

名刊物编辑与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进行学术座谈

2014年6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副主任汪世锦博士、教育部主管《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编审蒋旭东博士,应邀与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举行了学术座谈。座谈会由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主持。

汪主任介绍说,《马克思主义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是全国惟一一份以研究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应用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阵地中的重要堡垒。

蒋主任介绍说,《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他们强调指出:这两份学术刊物刊登的文章,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文章的政治性、学术性、现实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两位专家还就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的“8·19”重要讲话、中国梦的内涵及其价值、普世价值,以及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等议题,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和热烈的交流。

中心主任杨鲜兰参加首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

2014621日,由湖北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大学共同主办,由湖北大学、湖北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在洪山礼堂举行。本届论坛以伦理秩序构建与文明湖北建设为主题,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教授共同研讨了当代湖北文化繁荣发展和文明湖北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省政协副主席王振有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省政协秘书长刘安民、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杨玉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秘书长别业超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曾婕、巡视员周庆章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新、副校长杨鲜兰等领导嘉宾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伟平和湖北大学长江学者江畅等专家学者。

省政协主席杨松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也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兴衰的软实力。首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根据世界文化发展走向和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我省文化建设发展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了伦理秩序构建与文明湖北建设这一主题,很好地将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政策咨询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推动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表示,省政协历来高度关注湖北文化建设和文明湖北建设,今后还将一如既往组织各级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为建设湖北文化强省做贡献。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肯定了省社科联和湖北大学在人文社科方面的创新型建设,并指出,当下社会和谐发展需要更加关注和重视精神道德和主流价值。 伦理秩序是多数人认同和遵从的主流价值规范,具有稳定性、传承性、开放性、关联性、时代性,值得深入研究探讨。文明湖北从精神层面讲,就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从而充分体现出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体现出热情、诚信、友善。构建良好的伦理秩序、建设文明湖北,要注重学习宣传、示范引领、实践养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回望中汲取养分、力量和智慧,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伦理秩序,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刘建凡表示,湖北大学一直努力为文明湖北建设服务,学校整合人文社科学科力量,成立以长江学者江畅教授任院长的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院先后举办首届世界文化发展论坛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并在北京和深圳发布了全国首部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此次举办湖北文化发展论坛,也是希望搭建一个学术和思想交流的平台,聚集湖北省内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为湖北文化建设做贡献。他说,下一步,湖大将力争把文化发展研究平台作为高端文化发展研究协同创新基地办得更好,朝着搭建学者智库平台、创立文化建设品牌、产出文化领军人物的方向不懈努力。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副校长
杨鲜兰教授宣读了《共同推进文明湖北建设倡议书》的论坛倡议书。号召民众树立正直无私、谦虚谨慎、团结友爱、勤奋奉献、言行一致的个人品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在论坛主题报告阶段,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孙伟平、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冯天瑜分别以当代中国道德亟待重建——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谈起孝廉溯源为题作主题报告。全国道德模范董明、省文明办主任胡和平、省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江国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吴宪、团省委副书记金鹏、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湖北大学教授吴成国、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玉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东屏等9位领导、专家教授作大会交流发言,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湖北建设展开热烈讨论。

论坛闭幕式上,周庆章作大会总结,认为此次论坛高端,专家发言大气,直面文明湖北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杨玉华在闭幕词中表示,首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交流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廓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加强了交流,促进了合作。

中心主任杨鲜兰应邀出席“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

全国高层理论研讨会

201466日,湖北大学副校长、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杨鲜兰教授,应邀出席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武汉大学联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全国高层理论研讨会。

杨校长作为被协同单位——湖北大学的代表,向大会提交了“构建当代中国话语的难点及其对策”的论文。会后,杨校长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秦宣教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江畅教授,与学院部分师生,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等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走上英山张咀希望小学家长学校讲台

2014年4月3日下午,英山张咀希望小学学生餐厅座无虚席,200多位学生家长集聚一堂,聆听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大学博士义工队成员杨业华教授的家庭教育辅导课。

杨教授作了《谈谈青少年心里健康》的专题讲座,从什么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杨教授讲得专注,家长们听得认真,大家都纷纷表示以后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否则适得其反。湖北大学博士义工队全体成员一致表示,以后还要多多走上”家长学校“讲台,欢迎各位家长对孩子心里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随时电话咨询。他们将热忱为家长们服务。

此次活动,黄冈市教育局网站作了报道。

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主讲

共产党员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

2014年4月10日晚19:30,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期党校学习于6号楼五楼MPA会议室开展。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业华为参加党课学习的学子带来了题为《共产党员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的讲座。

“有人花钱买智育,没人花钱买德育。”“幸福指数不高是因为缺钱?”杨教授从当今社会普遍面临的信仰缺失、价值混乱的现状出发,得出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在于“价值体系尚不健全”的结论。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承担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的重任。杨教授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并将“为人民服务”划分为三个层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学生做兼职挣钱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形式。”他解释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取得正当收入,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保证。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德治国、德法并重的志国方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都是共产党员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的原因。

目前,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不能在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影响了“以德治国”的实施,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上梁不正下梁歪。”杨教授呼吁中国的道德建设应该从共产党员做起,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既然共产党员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那么作为准备加入我国中国共产党员队伍的学子们应该怎么做呢?针对学子们大学生活的实际,杨教授提出了“学习”“研究”“践行”这三个逐层深入的要求,并具体指出,做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就要成为“懂理论、有思想、会运用”“有理想、重实际、肯奋斗”“讲道德、守规矩、知荣辱”“重精神、善弘扬、有作为”的人。

党课结束后,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孔娣红同学说:“杨老师讲的事例很贴近我的生活,但是我从没有像老师一样思考背后的内因。一方面,我很钦佩杨老师极高的道德觉悟;另一方面,我也会努力成为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严聪慧

中心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作

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报告

伴随着一段“莫斯科红场阅兵”视频的播放,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带来的形势政策课《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于201459下午两点半在教三101教室拉开序幕。

以“莫斯科红场阅兵的良苦用心”和“近年来重评斯大林热的现象”做引,汤书记从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新思维”的错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错误、苏共组织建设的失误与演变以及苏东剧变(多米诺骨牌的倒塌)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谈及苏联剧变的原因,汤书记追本溯源,对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等苏联领导人进行层层深入的解读,最后找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戈尔巴乔夫,并具体分析了戈尔巴乔夫将苏联这座大厦推倒的表现:其一,提出“还权于苏维埃”,把“民主化”和“公开化”绝对化,主动放弃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导致社会动乱;其二,鼓吹“最大限度的公开性”,导致整个意识形态、新闻报道失误;其三,1991年“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中央,苏共沦为非法组织。综合多方面的原因,就有了199112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当日1938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顶上空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19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对于和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来说,深入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是必要的。汤书记以“五个必须”详细地给出了我国在改革中应得到的启示,即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决不能搞多元化、听任错误思想的泛滥;必须警惕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坚持开展反“和平演变”的教育与斗争。严聪慧

中心骨干徐方平教授为英山县石头咀镇党员干部作报告

2014年3月10日,按照湖北大学新一轮“三万”活动工作安排,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应邀赴英山县石头咀镇,为全镇党员干部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会由石头咀镇镇长闻刚主持,英山县委常委、石头咀党委书记陆海华,石头咀镇、村党员干部及我校“三万”工作组成员参加会议。

在报告中,徐方平教授重点从群众路线的由来、群众路线是党的胜利之本、以及新形势下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等方面,生动讲解了群众路线与中国共产党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关系。他指出,群众路线与党相伴相生、相伴相长,无论从思想理论上来认识,还是从历史的具体实践来总结,正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民的幸福为最终归宿,党才与其他政党区别开来,才最终赢得民心、赢得天下。英山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的故里,在近现代,英山人民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的时期,面对“四大危险”,面对改革重任,只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自觉传承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做好群众工作,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报告引经据典、史论结合,既有历史总结,又有现实案例,既有理论指导性,又有实际针对性。张家咀村一位村干部表示,听完报告后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以后要经常到村民家多走走、多问问,更加及时了解村民情况,更加主动为村民解决难题。

据悉,此次报告会是我校“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政策宣讲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前,我校“三万”工作组还多次深入各驻点村,为村干部和群众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部署。

中心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雄作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职业发展规划》报告

2014年5月9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雄给马院学子做了一场题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职业发展规划》的报告,引领我院学子早日树立正确就业观,制定合理职业发展规划。

报告开始,王书记给大家放映了几张图片,图片上拥挤的人群,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不禁让人思考“茫茫人海中我的坐标在哪里?”此次报告讲了三个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地认识几个关系;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在收费政策,招生政策和管理政策上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带来的是高校入学率的增加,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普及?王书记用数据分析了这一问题。以湖北为例,在高达80%的高校入学率中,每年仅有百分之七点几的人能够考入一本,这意味着高校教育还未达到普及的阶段。同时,高校与高校之间存在着差距,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校园文化以及个人能力。

复杂的外界因素要求我们要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本身,正确客观地认识几个关系,即职业(专业)和兴趣爱好的关系;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王书记强调:“兴趣并不等于职业,人的兴趣是会发生改变的,职业的选择要理性。”

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王书记以政教专业为例给大家提供了几点建议:一是认清本专业所处的社会地位;二是了解专业学生近6年就业情况;三是了解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四是了解本专业学生毕业6年左右发展情况;五是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最后王书记结合近年来政教专业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总结了最适合政教专业学生发展的四条途径,即考取985、211高校硕士研究生,提高竞争实力;考取985、211高校硕士研究生后,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考取选调生、村官;竞聘中学教师。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就业是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此次报告正好为许多对未来迷茫的同学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清晰认识本专业就业形势,制定合理职业发展规划。程肖伶

中心骨干熊友华教授主讲勇做网络舆论先锋,争当虚拟喉舌榜样

2014年4月11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期党校第五次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MPA会议室进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友华教授给学员们带来了题为《勇做网络舆论先锋,争当虚拟喉舌榜样》的讲座。

“21世纪网络发展迅速,身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网络?”熊友华教授向学员们提问到接着从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解答了这个问题。讲座中提到:网络表达的“井喷”之势和网络问政的政治常态构成了网络表达的生活常态。网络表达的民粹主义潜藏,网络表达的偏激共振和网络表达的“三俗”现象要求我们对网络表达进行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熊教授说道:“在当今的网络表达中,官民对立情绪普遍存在,体制批判情节的多样存在以及感性悲情心理的广泛存在,导致了民粹主义潜藏,以致产生错误的价值引导,使受到这些信息影响的网民失去正确的判断力,进而也加深了矛盾。”他还强调到:“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作为担当群体,网络表达应当更加理性,不能人云亦云。”

讲解完必要性和紧迫性后,熊老师向各位学员提出了勇做网络舆论先锋,争当虚拟喉舌榜样的具体要求:一勇于担当;二理性表达;三秉性影响;四争当“领袖”,这也是每一位学员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表达都应做到

党课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他们对网络表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参加本次党校培训的谭平平说:“在此后的网络表达中,我会更加理性,勇做网络舆论先锋,争当虚拟喉舌榜样。”(程肖伶)

中心骨干贺祥林教授主讲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2014年4月3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贺祥林教授给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做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的报告。

贺祥林教授从四个方面解读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问题的提出;第二,必须确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第三,必须辩证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第四,必须把握全和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贺教授在讲解过程中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个“倡导”有其特定的含义,并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内容做了“加法”,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包括: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创新争先。他强调到创新意识对我国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能缺少“创新”这个词。

在学员热烈的掌声中,贺祥林教授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课程。此次报告帮助各位学员更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让各位学员更好去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程肖伶)

中心骨干郭劲松与青年学子谈信仰

2014年4月21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劲松副教授在六号楼MPA会议室为马院第四期党校学员做了题为“与青年学子谈信仰”的专题讲座。

郭劲松老师以《法苑珠林》中的“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引入此次讲座,并通过高中生因为怀着高考的信仰,能够做到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大学生却因普遍的信仰缺失而普遍感到迷茫的两种现象进行对比,得出“信仰对于青年学子极其重要”的结论。

信仰极其重要,但是中国社会却存在着信仰迷失的状态。“中国人没有坚定的信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教育中把信仰剔除在外,另一方面是国人的实用主义心理。”他联系中国人在所谓信仰方面的“投机”现象,即新婚夫妻拜送子观音,高考在即拜文曲星,经商运营拜财神等,指出当代社会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这是一种精神危机。

针对青年学子缺乏信仰的现状,郭劲松老师提出了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呼吁广大青年学子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严聪慧)

中心骨干段凡主讲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形势政策课

2014年4月18日,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段凡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做了一场题为“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年上半年首次形势政策课在4号楼509教室拉开帷幕。

“‘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关键的一个词。”段凡老师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蓝本,向学生们全面、系统介绍了“11个方面体制改革”、“14项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 《决定》新看点”以及“ 《决定》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改变”等内容。

在“ 《决定》新看点”中,段凡老师着重介绍消除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接”有“纳”,户籍制度改革瞄准破除城乡壁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单独两孩”启动实施;建立“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让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阶层”民生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们对“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困惑,他解释道,这是结合我国实际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决策。考虑到我国各行业、各地区职工对退休年龄的不同看法,中共中央决定用“渐进式”的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改革,“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提法尚属首次,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

段凡对《决定》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持乐观看法。他分析了在《决定》影响下,一个人从出生、求学、工作、户口、住房、医疗乃至退休的所有社会活动的可能改变。因为《决定》中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让以后温馨的四口之家成为可能;因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给予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一考定终生”的高考模式将被打破;因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想要创业或者做点小买卖的人会得到更完善的保护。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勾画出新的蓝图,点燃了全社会的热情。“当今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精神,需要真功夫、真耐力、真性情。”形势政策课的最后,段凡呼吁马院学子,“让我们一起完成这场举世瞩目的改革大业,实现国家民族的百年荣光。”(严聪慧

中心骨干邹浩主讲暑期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法指导

新一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于2014年5月份陆续开展,为让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2014年4月18日15:30,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邹浩在教4—509教室做了一场题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的专题报告。

邹浩直奔主题,结合自己学生工作的实际,详细阐述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选题、方法以及后续等方面的实用理论。

邹浩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选题途径,以及“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三种调查方式。在分析两种选题途径时,他具体分析了在“由外而内”时需要兼顾的实践平台、团队运作、制度制约等因素。“天才毕竟是少数,”他在谈及学生们盲目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状况时说,“当我们的思维、眼界有不足时,可以依托学术性平台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组队问题上,他觉得“强强联合”并不一定适用,优势互补、融洽配合才是团队协作的标准。他解释制度制约的原因时分析道,因为学生们不能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诸多积极意义,学校和学院不得已用必修课及学分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学生们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

“一个好的社会实践团队,没有别的,就是坚持。”根据历年来学生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现象,邹浩反复强调社会实践的“善后”工作。他对学生们提出了做完社会实践后,应该做到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把目标瞄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把实践调查的精神带出学校、带到工作岗位。他特别强调显示团队成果的调查报告的重要性。“辛辛苦苦做了社会实践,却拿不出像样的调查报告,你觉得对得起自己的社会实践吗?”他的质问让学生们自惭形秽。

在三分钟即兴演讲环节,13级研究生熊莹莹和12级政教钱杰分别从切入点和实践形式两个方面,就“高考取消英语的必要性调查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严聪慧)

中心领导和马院博士生应邀参加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专题研讨会

2014419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和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共同指导,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专题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艺平,中组部组织二局五处处长谢玉峰,中央党的建设领导小组秘书处副处长易海云,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58所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鲜兰、常务副主任杨业华,以及中心成员、博士生邱海燕、彭菊花参加了此次专题研讨会。杨鲜兰主任与其他教授一起分段主持了会议。

此次专题研讨会是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根据国家“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出的一项创新之举。其主要的创意点在于紧密结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特殊性,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既实现思政学科的学术创新,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为我国提供协同创新的新范式。

马敏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指出,本次研讨会的目的,一方面是运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将这两项工作内部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两者整体功能;另一方面是建立战略联盟,通过打破高校内部和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从个体封闭方式向流动开放方向转变,从而提高人才、学科、科研、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形成1+1>2的整体合力,实现优势互补。

周艺平在致辞中介绍了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面向未来,杂志在新时期会为国家教育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探索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为推动全国学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繁荣,促进思想的启迪与交流,引导高校教育事业的创新实践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传铁在致辞中称,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近年来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破解党务、业务两张皮,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业务带头的双带头;积极开展两访两创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思政队伍建设;建立湖北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他提出,省高校工委今后也会在搭建平台,整合力量,设立项目和资金投入诸方面加大力度,推进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创新。

谢玉峰主要就协同创新的实践模式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要精心总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推动高校党建在服务性建设的深度探索,同时健全高校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强党政沟通,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政治生活,切实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创新与取得长效紧密结合起来。

冯刚司长做了主题报告。他从大党建、大思政、大稳定三者之间如何协同创新的全新角度,系统阐述了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三个维度,强调当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创新思维,拓展思路,丰富手段;更加注重系统思维,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更加注重底线思维,谋划对策,应对挑战。在探索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这一新范式的过程中,要深度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接地气不空转;要深度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稳定中的作用;要深度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网络文化如何协同创新。特别是面对网络技术裂变性发展,如何掌握网上主导权。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在东教授做了题为高校思政协同创新的战略思考的主题发言。他从高校思政协同创新的内涵、类型、运行机制、战略取向和策略体系五个方面做了深入解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振刚、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兼组织部长赵雪梅、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王源平、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东平、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辉分别就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的组织方式、管理体制、协同机制、体制创新、实践范式等问题做了专题发言。(彭菊花)

马院师生代表应邀参加武汉地区高校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研究生论坛

2014619日,武汉地区高校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暨武汉理工大学第三届卓越·思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论坛于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会议中心201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湖北大学等14所高校的师生代表100多人出席会议。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以及学生代表李婉芝、陈杰、陈小芳等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能东主持,副校长康灿华,研究生院院长吴建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喆分别致辞,对武汉地区高校领导及导师代表、研究生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本次论坛共评出论文一等奖26篇,二等奖32篇,三等奖46篇。我院陈杰同学的论文荣获一等奖,李婉芝同学的论文荣获二等奖。

在随后的论坛交流中,来自武汉地区高校的50名研究生代表依次发言。发言环节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由10位同学分别在7分钟内对其论文作简要陈述,后由专家老师点评。论文内容涉及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梦、党建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我院陈杰、李婉芝同学对其论文作了精彩陈述。研究生代表们慷慨激昂的发言,使我们感受到思想火花的震撼力量。

武汉大学宋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黄长义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李资源教授等对研究生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认为研究生的文章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联系实际、时代感强,论据准确、论证有力。同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多做调查研究、注重选题的价值性、现实性、创新性以及规范性。发言时注意语言的表达,以及怎样在控制的时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等。
徐方平院长作大会总结。他认为论文具有主题鲜明、观点新颖、见解深刻,体现出较强的问题意识、学术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学术水准等特点,同时也对在座各位同学寄予了厚望。鼓励同学们多读多看多提问,从小文章到大文章,脚踏实地多出成果。

据悉,武汉地区高校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明年将在武汉纺织大学举办。(张海琴)

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博士论坛顺利举行

为活跃学术氛围、增进学术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博士论坛于2014年4月2日在学院5楼会议室正式开讲,段玉青博士作了题为“从西域古道文明看今日新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论坛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主持,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院长徐方平、副院长熊友华等院领导、专家及学院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报告会上,段玉青博士从具有传奇色彩的古道文明引出新疆的历史与现实,介绍了新疆的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经济现状,多层次勾勒“真实新疆”的轮廓,并对“老新疆”、“新新疆”、“三股势力”等重点名词进行了深入解析,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提出解决现实矛盾的对策与建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唤醒维吾尔族的知识分子,启发引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政府要加大公民国家利益观的教育,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改进双语教育大纲;建立农村基层联合组织,吸纳甚至培养一批进步宗教人士,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入疆干部群众要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段博士全方位、多角度地解析了新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大家对新疆有了更深层次、更理性的认识。

中心副主任周芳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对段玉青博士的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充分肯定了博士论坛的形式和效果,同时希望我院的博士论坛越办越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期党校开班

2014年4月1日晚,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期党校开学典礼在模拟法庭举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党校校长汤德森,中心骨干、学院党委副书记、党校副校长王雄,中心骨干、学院团委书记邹浩出席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王雄副书记主持。

开学典礼上,学院党委书记、党校校长汤德森对本次参加党校培训的学员表示了祝贺,并对全体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认真重视本次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将党校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传承政教专业优良学风;三是将党校学习与自我发展相结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先锋意识,规划好大学学习生活。

开学典礼结束后,汤德森书记为学员作了题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辅导报告。报告中,汤德森书记结合同学们生活学习的实际,对大家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一名学生党员应该能够做到:思想先进,发挥引领作用;学习出色,发挥带动作用;工作积极,发挥示范作用;生活快乐,发挥影响作用。他强调,“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红旗”是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思想和重要内涵,也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全面发展,学有所成。

在学员的热烈的掌声中,汤德森书记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课程。这次课程明确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为学员们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学员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期党校圆满落幕

2014年428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4期党校培训班结业典礼在MPA教室举行。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雄同志主持典礼。

结业典礼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首先发言的是11级政教专业的刘烽,他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阐述了自己党校学习的心得。第二位发言的代表是12级政教专业的覃万,他谈到了自己从上党课到现在对党认识的变化,勤恳朴实的发言流露出他在党校学习中的成长。第三位发言的白淼之,也来自12级政教。白淼之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党校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来坚定自己入党的决心。

第二环节是王雄老师对第4期党校学员做了具体要求。王雄老师首先对三位代表的发言做了点评,然后对在座的三十一位学员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党校学习训练了每一位学员的思维方式,学习是一个过程,每位学员应该重视学习,提高自己;第二,责任作为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每一位学员都应该培养责任意识,传递正能量,帮助身边的同学;第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追求人生的质量,每一位学员都应该重视20-25岁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利用各种社会条件发展自己。

结业典礼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党校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一名党员就是一命旗帜”的党员先锋模范精神将影响每一位学员。(程肖伶

我校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下文公布了第二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名单,湖北大学位列入选的10所高校名单之列,并获奖励扶持经费20万元。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创业教育进课堂,举办创新创业培训班及创业沙龙活动,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回校讲座等立体化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创业热情;通过创新创意一条街、乐创园等基地建设,形成了校内体验培育,校外孵化成长,从而实现自主创业的实践体系。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孕育出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创业典型:13个团队入围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获无偿扶持资金100多万元、湖北省首届创业十佳之星张照亮、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得主李俊、武汉市十佳创业人物于义涛、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先锋柯琦、被中央电视台等20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的19岁千万富翁罗敬宇、被长江商报等在汉媒体报道的小天猫创办人刘九林、武汉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优秀创业团队负责人周宗鑫……

此次入选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是对我校创业工作的肯定,也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将惠及更多创业学子。招就处

我校获评2013年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共青团湖北省委召开第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张岱梨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对2013年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了表彰,湖北大学荣获“2013年度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各级团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梦青春志为工作主题,全面履行团的基本职能,全面提高团的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入选湖北高校首批达标中心立项建设计划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下文公布省高校首批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立项建设名单,湖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29所立项建设中心之一。

多年来,湖北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育人为本、关爱学生为工作理念,以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工作宗旨,以预防心理疾病、矫治不良行为,帮助学生强化自育、健全人格、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为工作目标,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咨询服务质量,提升危机干预水平,创新活动平台方式,形成了以爱心关怀成长、自育助力成才为核心的工作格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现。学工处

学校召开“学生自育工程”研讨会

2014年1月9日,学校召开学生自育工程研讨会,对我校下一阶段有效推进学生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校领导刘建凡、邓长青、侯勇出席会议。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招就处、保卫处、后勤集团负责人,学工处、校团委全体工作人员,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学生代表参加会议。研讨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邓长青主持。

在大会开幕环节,学工处负责人首先介绍了我校学生主体性教育和学生自育工程的实施背景及工作成效,对学生自育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架构作出具体说明。

校党委书记刘建凡发表讲话。他说,作为省属高校排头兵,学校建校80多年来的发展成绩总体令人满意。近年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不断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各种掣肘,搞活发展要素,调动内部积极性,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人成才。此次研讨会定位明确且有针对性,希望通过此次研讨,切实推动学校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刘建凡对做好学生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学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创新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学生工作要融入学校综合改革整体布局中,以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以学生自育工程为良好开端,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工作新机制,释放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全面发展;要形成工作成效,创建工作品牌。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刘建凡还对学生生活园区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学校有关单位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环境卫生、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学生寝室管理工作,力争步入全省先进高校行列。

在分组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分为五组进行交流,就刘建凡书记讲话和学生自育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展开了讨论。邓长青到第一小组和第四小组听取意见并参加研讨。

在专题学习环节,省教育厅思政处负责人何泽云为与会人员作了题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与发展的报告。他传达了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同志在全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行宏观阐述。

在大会总结交流环节,五个小组代表就分组研讨情况及有效推进我校学生自育工程进行发言。邓长青用代表广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成果丰硕对大会进行总体评价。邓长青就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凝聚共识,深刻认识实施学生自育工程的重要意义,要在实践工作中常抓不懈。二是要积极探索学生自育工程的理念、模式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提高工作水平。三是要切实抓好队伍建设,要抓好学生政工干部、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校学生会、学生自育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和学生党员骨干的培养力度。四是形成实效,努力将学生自育工程打造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典品牌。李盛 李明

熄灯一小时,引领和谐友善进寝室

近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者协会将 “地球一小时”活动带进学院学生寝室,以此活跃和谐友善的寝室文化氛围。

此次活动的灵感来自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项倡议,即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到21:30熄灯。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者协会以寝室为单位,积极组织同学们熄灯一小时,让环保意识深入每位同学的心中。在熄灯一小时过程中,志愿者协会发动每个寝室准备了一个特色活动,如:“杀人”游戏,寝室歌手k歌比赛等等。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寝室与寝室之间还可以互动。406女生寝室组织了k歌比赛,一首首欢快的歌曲打破了黑夜的静寂,欢乐的歌声也吸引了其他寝室的兴趣,k歌比赛也由一人演唱变成了寝室之间的大合唱。一个小时的“黑暗”在优美愉快的歌声中度过。

据悉,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放下手机,关掉电脑,丰富寝室文化生活,引领和谐友善之风入寝室。(程肖伶

课堂上的现世情怀,师生共“看雾霾体系之生态压力”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胡双。”2014227日上午八点整,从教三206教室传出了熟悉的新闻直播间背景音乐,主持人胡双、高静为现场观众播报了以“看雾霾体系之生态压力”为主要内容的新闻。

由胡双、高静、任婷婷等十名同学组成的第一小组成员,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入手,从哲学角度深刻分析了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危害、应对雾霾问题的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并通过组员对主持人、记者、路人、知名教授等角色的扮演,将观点融入了惟妙惟肖的新闻播报和采访的现场模拟之中。其中,在天安门广场现场模拟采访情境中,“路人甲”杨彬彬戏谑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为主要内容的新北京精神,表示对雾霾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担忧,“路人乙”黄梦莹则提出了戴口罩、尽量少出门、尽量不要开窗、多吃清肺润肺食品等应对雾霾天气的针对性建议。

在新闻播报的结尾,小组成员别出心裁地采访了任课老师陈翠芳教授,“本台很荣幸地联系到了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教授,现在让陈教授来谈谈她对雾霾问题的看法”,陈翠芳老师就大众以“尽量不出门”为应对雾霾的方法这一做法予以否定,她认为“尽量不出门”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环境质量。

以“我的现世情怀”为主题的课前展示,是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任教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陈翠芳老师为丰富课堂形式、增强政教专业学生关注社会现状而组织开展的。在座的同学们表示很喜欢这种形式自定的课前展示形式。“课前展示比单纯的讲课有趣多了。”12政教刘一鸣这样说。第六小组组长柯小文也表示,第一小组表现的太好,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压力。

“同心兄弟”宿舍的故事

乐于奉献、崇德向善一向是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所倡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近日,一个“同心兄弟”的感人故事在校园里悄然流传,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气神,也看到了大学生应有的价值取向更看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

夏静 张晶 (光明日报2014年06月26日01版)

湖北大学哲学院,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6年来,贺方、刘伟、曾灿、李慧峰、闫然、张训、周著7位同学一起照顾双腿残疾的黄冠。

从大一到研二,6年求学路,他们一起走过,相互照顾、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是“同心兄弟”、湖大“琴园风云学子”。“6年中遇到数不尽的困难,幸运的是,我身边有同心兄弟。”黄冠感慨,没有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自己或许早已放弃了学业。

照顾黄冠成为习惯

初见黄冠,微胖,拄着拐杖,闫然扶着他,笑呵呵地走到记者面前。

“你状态看起来不错嘛!”

“还行。以前,我可没这么乐观。”黄冠笑说。

小学6年级,黄冠因车祸双腿落下残疾,右腿无法长时间站立,没人扶着,容易摔跤。受伤的膝盖不能长时间弯曲,他连轮椅都不能坐。

身体上的不便,并没有影响黄冠的学习。2008年,他考取湖北大学哲学系。爸爸很担心,想留下来陪读,黄冠拒绝了,“想自己一个人试试”。

开学第一天,黄冠独自去食堂吃饭。短短几百米的路,摔了七八次还没到。这时,室友刘伟、曾灿扶起他,送上热腾腾的饭菜:“以后带饭、打水这些事就交给我们吧。”

“报到那天,妈妈看到黄冠的情形就叮嘱我,一定要多帮助、照顾他,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照。”刘伟说,大学四年,带饭、打开水、取快递、买东西,“照顾黄冠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刚进校,大家对校园环境都不熟悉。曾灿和刘伟已经把地图查清楚了——超市在这里,里面有黄冠需要的生活用品;计算机中心在那里,黄冠想上网得去那里交费;琴园风景不错,有空时可以带黄冠去逛逛……室友们的细心照顾,温暖了黄冠的心。

正式开课后,接送黄冠上课的任务由会骑车的曾灿一人承担。大二时,曾灿转专业离开了寝室,住对面的贺方揽起了接送黄冠的活。一天,他载着黄冠去晒太阳,自己在旁边打篮球,意外受了伤,眼角撕裂,牙也磕掉了,血流不止。为了不耽误黄冠上课,贺方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忍住痛,咬咬牙,仍然坚持先骑车把他送到教室,才去医院。

班主任倪霞说:“本科四年,黄冠从来没有缺过课。”

“我和他们,胜似亲兄弟。”黄冠感动地说。

同班同学介绍,兄弟们常常扶黄冠去操场锻炼,慢慢地,他发现有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还带他去东湖游玩,让他与同学们一样看风景;和他聊天,让他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同心兄弟”爱心接力

本科毕业,贺方找到了工作,黄冠、李慧峰、张训考上了本院研究生。“黄冠怎么办?”李慧峰拍着胸脯跟离校的兄弟们保证:“放心,黄冠交给我!”

考虑到黄冠上下楼不方便,李慧峰放弃光线好、更舒适的高层寝室,多次到学校后勤中心申请,要求和黄冠一起住在潮湿、阴暗的1楼;怕黄冠坐车受颠簸,选择走没有减速带的路,情愿多绕路。主修西方哲学的李慧峰,却和主修伦理学的黄冠选修了同样的课程,避免上课时间发生冲突。“以前,上课都是边走边吃早餐。现在,我必须在寝室吃早餐,然后载黄冠去上课,下课也是先送他,再去做自己的事情。”李慧峰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完全是按照黄冠的作息时间制定。

7位同学各有分工。住7楼的闫然,每天的任务就是给黄冠带饭和打水,一天上下好几趟。黄冠说,给他打电话最多的是闫然,发短信最多的也是闫然,“吃了没?”“想吃啥?我给你带。”“要不要去超市?我带你去。”……

和黄冠一样身体不便的张训,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同病相怜,更容易交流,有时,黄冠一个眼神,张训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黄冠也被张训的坚强自立感动了,“我曾经自怨自艾,抱怨上天不公,张训用行动让我获得了直面挫折的勇气”。

求学6年,黄冠和兄弟们的感情日渐深厚。生活和学习中,兄弟们相互关照,黄冠的自强不息也鼓舞着兄弟们。

黄冠的成绩一直在系里名列前茅,每当同学们有问题请教他,他都会放下手上的事,耐心解答。闫然本科毕业后“北漂”一年,快节奏、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黄冠经常打来鼓励电话,一年后,他又考回母校读研。刘伟第二次跨专业考研时,备考十分辛苦,黄冠经常帮他搜集考研资料,考研成绩一出来,比刘伟还急着查分数。擅长计算机、动手能力强的黄冠,还经常接受老师和同学相托,帮忙制作精美的PPT、解决各种电脑难题,甚至修补寝室的桌椅等。

“黄冠的寝室总是聚集着很多人,总是充满欢歌笑语。”学弟周著羡慕地说。

“伦理学最生动的教材”

帮助黄冠的不仅仅是同学,还有学校和老师——管理哲学课的教室原本定在4楼,任课老师冯军担心黄冠和张训上下楼困难,写了好几份材料,向学校申请将教室调到了1楼;黄冠常常和阮航老师讨论问题,阮老师多次直接跑到寝室与他交流;每年学校评选助学金,黄冠总在其中。

哲学院党委副书记余燕说:“院里给予了黄冠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6年,我看着黄冠和他的兄弟们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这群孩子从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有什么了不起。他们认为,大家是室友,这是应该做的。正因为这样,更难能可贵!”哲学院党委书记万明明介绍,刘伟、闫然、李慧峰等日复一日坚持帮助黄冠,让人感动;黄冠自立自强、奋发向上,让人动容,“最重要的是,黄冠和他的室友都拥有阳光的心”。

哲学院院长戴茂堂告诉记者,“同心兄弟”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学院伦理学教育的成果和学校“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这种超越了血缘亲情的博爱、大爱,就是伦理学道德课堂所讲的人格自由选择的精神和魅力,同心兄弟的故事将作为伦理学最生动的教材”。

“同心兄弟”的故事,感动着湖大师生。研究生院组织各学院研究生代表召开座谈会讨论,300多个本科班级开展主题班会学习他们的事迹。文学院大二学生小杜说:“如果黄冠学长继续留校读博,接送和生活问题由我们承担。”

“自我、没有责任感、情感淡漠,是社会对90后大学生的一些指责之词。可是,从黄冠和他的室友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湖大副校长杨鲜兰认为,“同心兄弟”展现的相互友爱、团结互助精神和质朴、真挚的同学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善良纯朴的本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夏静 张晶)

二、中心工作报道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丛书”出版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是湖北省教育厅2011年12月批准建立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为依托,在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大学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在科学研究等方面与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共享。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虽然基地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却承沐着充足的润养生机的阳光雨露。省内外、校内外相关领导和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的同仁给予了热情而有力的支持。中心不仅采取公开招标和后期资助的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了资助,而且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12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学术著作《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在长江出版社出版了《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报告2012》。为了进一步深化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展示研究成果,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丛书共计三本,分别是由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鲜兰教授与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彭菊花共同撰写的著作《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于2013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业华教授撰写的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于2013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姚迎春博士撰写的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研究》于2013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现将丛书内容简介如下:

《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简介

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鲜兰教授与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彭菊花共同撰写的著作《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于2013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丛书之一,也是一本特点鲜明、内容丰富的青少年德育研究成果。

该著作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借鉴多学科知识,从分析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和道德修养现状入手,探讨了青少年人际交往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揭示了青少年交往进步与道德品质发展以及双向互动关系,初步建构了一个青少年交往德育论的理论框架。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往与交往价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了交往的规定性,包括交往的实质、特性、历史形式、基本类型,分析了交往在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学者有关交往的理论。

第二部分,道德修养的动力与途径。交往与道德修养是密切联系的。在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了道德修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道德修养的方向和动力,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部分,青少年的交往品质建构。道德修养应重点培养人的交往品质。在这里着重介绍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及意义、当前青少年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重点从加强校园亚文化建设、开展交往教学、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探讨了青少年良好交往品质建构问题。

第四部分,强化青少年道德修养的交往途径。交往对青少年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树立交往德育理念、改进交往方式、拓宽交往领域、丰富交往内容、优化交往环境等途径可以强化青少年道德修养,以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高。

第五部分,网络交往与青少年德育创新。在分析网络交往及其影响、青少年网络交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网络交往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创新问题,具体包括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保障等方面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简介

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业华教授撰写的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于2013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丛书之一。

该著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大视野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新视野,而且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国际金融危机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生活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科发展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党的群众工作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力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命线”作用。该著作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有理论指导作用。该著作分为七章

第一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核心范畴进行了新的界定,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对学术界极少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规律、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提纲挈领的阐发,以求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视野。

第二章不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野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系,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领导干部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问题,而且探讨了高校价值观课程教育理念创新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问题

第三章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视野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求要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而且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澄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错误认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健康发展。

第四章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野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人们的思想及其精神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既要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人们思想及其精神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又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把握机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此同时应认真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人们思想及其精神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的作用。

第五章从生活化的视野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从六个方面深入系统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而且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教育策略。

第六章从学科发展的视野初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力图唤起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及时总结学科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第七章从群众工作的视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党的群众工作是党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它不仅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和宝贵的启迪。


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研究》简介

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姚迎春博士撰写的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研究》于2013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著作,也是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丛书之一。

自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以来,文艺便与思想政治教育结下了难舍难分的缘分,文艺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社会越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困难性越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地位和优势也将愈发凸显,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也就愈发重要。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自发性运用,但是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理论研究却十分薄弱。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怎么用”为基本线索,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除了导论部分,本书正文包括以下五大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本质的分析。本书从文艺的概念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这一核心概念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是指蕴含、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内容,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互运用的文艺形式或活动。本书认为,文艺的本质属性就是审美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本质就是形象化的育人载体。本书根据目前最通行的一种艺术分类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并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五大基本特征:情感性、生动性、渗透性、互动性 、多样性。

第二部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确立根据的探讨。本书逐层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内在根据、理论根据和实践根据。其中,内在根据部分从“元理论层面揭示出,文艺自身具有的政治教化性、道德感化性和文化陶冶性使得文艺具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能性;理论根据部分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理论,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理论,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理论;实践根据部分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运用,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运用,西方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运用。

第三部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价值的研究。本书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基本价值概括为六大方面:认识价值、调适价值、享受价值、沟通价值、激励价值、凝聚价值;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价值的五大基本特征:认知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可控性与非控性的统一;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价值实现的主观客观和内在外在条件,它们即:反映社会生活本质,体现主导价值的要求,满足受众内在的需求,把握社会大众的心理,发挥受众的能动性。

第四部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运用的探讨。本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运用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运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多元复合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过程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运用有三种主要的方式,即选择性运用、组合式运用和创新化运用;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提升运用主体素质,优化思想文化环境,遵循文艺自身的规律,针对受众不同的特点,适度运用文艺载体。

第五部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发展的探讨。本书把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发展放置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时代境遇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发展将呈现出科技化、综合化、创意化、生活化的趋势。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发展,就要正确处理以下四组基本关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发展的科技化与人文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发展的事业性与产业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发展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发展的现实性与虚拟性的关系。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报告2012》出版

为了充分展示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2012年取得的研究成果,由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鲜兰教授和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主编的《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报告2012》在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辑《研究报告》在调查研究、学术论文、著作、学术交流四个栏目下,组织重点篇章,集中对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术探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著作和学术交流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尽管这些成果可能有些单薄,但记述了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在2012年的发展足迹。

一、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辑《研究报告》在“调查研究”的首篇,刊发了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杨业华教授的调研报告《武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调研报告》,该报告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武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环境建设、学校环境建设、家庭环境建设、“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发现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第二篇刊发了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团队撰写的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的现状调查》,它既是一篇关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调研报告,又是一篇真正来自于大学生的调研报告,是正值花季的大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协作浇灌出来的花朵,清新、芬芳,透着生命的鲜活,青春的风彩和时代气息。看到这厚厚的调研成果,感到后生可畏,无比激动。第三篇刊发的是《青少年生命观现状调查总结报告》,它是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湖北省青少年生命观现状调查的成果,具有非常的现实针对性。第四篇刊发的是杨业华教授等撰写的《湖北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以及文献研究,他们发现湖北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开放性、独立性、理性化和矛盾性四大特征,为我们抓住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开展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第五篇刊发的是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李晶撰写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低碳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该报告对未成年人“低碳知识掌握情况和实施情况、学校以及教师低碳教育情况、家庭低碳教育情况、社会宣传低碳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湖北未成年人低碳教育的情况,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它是一份与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直接相关、时效性极强的调研报告。第六篇刊发的是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余胜写的《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该报告在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对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学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七篇刊发的是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尚景乐写的《湖北高中生法律素质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该报告对湖北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有参考价值。第八篇刊发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徐燕写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该调研报告对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加强独立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第九篇刊发的是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李有斌写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调查分析》,该报告对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建设,增强实效性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第十篇刊发的是彭菊花博士写的《“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调查及教育研究》,该报告选题新,调研深入,是一篇优秀的调研报告。

上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调研报告,不仅占据了本《发展报告》大部分篇幅,而且内容广泛、作者地域分布广,充分体现了研究中心的开放性和务实的精神。这与“将基地建设成为促进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咨询服务基地” 的目标是完全相符的。

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着力探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学术论文”栏目为此刊发了《江泽民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教育引导青少年以艰苦奋斗为荣》《关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方法的思考》《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四篇论文。《江泽民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助于启发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特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以艰苦奋斗为荣》一文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俭精神相一致,对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精神有理论价值。《关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方法的思考》从方法论的视角探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难点问题,不仅视角新,而且勇气可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一文从网络这个新视角探讨青少年爱国主义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有新意且问题意识强。这与“将基地建设成为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研究中”的目标是完全相符的。

三、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著作的展示

“著作简介”专栏,简略地展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探索在2012年的新进展。该栏目向广大读者简单介绍了中心杨业华教授和周芳教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两部专著。并介绍了中心研究骨干田子渝教授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和中心骨干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方平教授著作入选教育部《高校人文学术研究文库》的消息。

四、对中心重要学术交流活动的报道

学术研究离不开有深度和广度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学术水平,增强中心的开放性,我们聘请了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教授汪信砚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著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家佘双好教授、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教授等来中心讲学,中心的教授专家们也纷纷走上讲台作学术报告。这些学术交流不仅交流了学术思想,而且培养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才。这与“将基地建设成为研究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是完全相符的。中心专家们也积极主动地走出校门参加学术会议和赴相关研究基础进行考察交流。对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在“学术交流” 专栏进行了介绍。

五、对2012年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索引

为了体现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开放性,既体现研究的湖北地域特色,又不局限于湖北,我们在本辑《研究报告》最后附录了2012年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研究成果,给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者参考。这与“将基地建设成为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传播基地” 的目标是完全相符的。

中心领导到“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做报告和座谈

2014年6月30日上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周芳教授、杨业华教授一行来到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古塘村,给该示范点村民作辅导报告,与村民座谈。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业华教授作了“共产党员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的专题党课;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芳教授主持召开了示范点“访民情、聚民意”座谈会。咸宁市咸安区宣传部熊鸣副部长,汀泗桥镇李明龙副镇长,古塘村支书吴安意书记等领导参加了上述活动。

报告会上,杨业华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执政地位、治国方略、优秀传统和党中央的要求,这五个方面阐述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从学习、研究、践行和宣传,这四个角度分析了共产党员该怎么做表率;并从个人的梦、家庭的梦、村里的梦和党员的梦,充分描述“自己的梦”与“中国梦”的相互关系。杨教授多方面、多角度的解析,并结合古塘村实情与自身经历的讲述,生动而又详尽,赢得了在场村民的阵阵点头和掌声。

接着,周芳教授主持召开“访民情、聚民意”座谈会。周教授强调了解群众心声的座谈会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座谈会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土地流转问题、生活现状满意度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多名村民主动发言,他们就自己的思想认识、村里的基础建设,小孩的教育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度分享,现场气氛活跃。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会后,周芳副院长一行深入古塘村调研,了解村情、民情。在得知该村村民胡某的小孩因车祸受伤后,周院长一行来到胡某家中,了解小孩的身体状况和家里的情况,同时勉励胡某要坚强面对,要敢于克服困难,并给他送去了慰问金。

咸宁市咸安区宣传部熊鸣副部长,汀泗桥镇李明龙副镇长,古塘村支书吴安意书记对我院的示范点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希望中心和学院领导、教授常来示范点开展工作,为当地群众送上精神粮食,为古塘村实现“村民的梦”、“村里的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中心骨干熊友华等承担的省纪委重点调研课题

获省委书记李鸿忠高度评价

近日,中共湖北省纪委、省监察厅来函通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心骨干熊友华教授主持的湖北省纪委重点调研课题“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有效服务、保障、促进‘竞进提质’,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廉洁高效政府”调研报告,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的重视和高度评价。李鸿忠书记专门对课题报告做了重要批示:“研究成果很好,很系统,有深度,资料详实,原因分析透彻,知已深,重在行。”

为了高质高效地做好该课题研究,湖北大学对此课题研究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纪委书记刘国新、副书记张新银、学院党委书记汤德森和副院长熊友华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工作小组,并根据课题研究的主题和领域,组成了以学院熊友华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在省纪委监察综合室、调研室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课题组经过半年多的深入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案例解剖、座谈研讨等,最终形成了《纪检监察机关服务“竞进提质”、推动廉洁高效政府建设对策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受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同志的充分肯定,并报请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阅批。根据上级领导的意见,目前,学院将进一步做好该项目的深化研究,更好地为地方政府和社会服务。

郭大俊教授课题获批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近日,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获悉,我院郭大俊教授申报的“马克思恩格斯探索理论与现实关系的理路及启示”,获批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此次共立项2776项,其中重点项目309项。郭教授的这个项目,是学院近些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

杨业华教授入选首批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

从《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鄂教思政函【20142号)获悉,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业华教授凭借《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研究》项目入选该计划,作为全省入选的18人之一,成为我校唯一入选该计划的专家,获得资助经费5万元。 


三、中心研究报告

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杨业华

《光明日报》2014年1月25日理论版刊发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业华教授有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文章(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5日13版),论文的题目是《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其论文如下: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贯彻《意见》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既有稳定性的一面,也有可塑性的一面;在思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时既有善于探讨、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主观片面、失之偏颇的一面。这也说明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应针对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整体规划和修订完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重点加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清党的十八大从社会层面提出的这八字核心价值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应重点加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清党的十八大从国家层面提出的这八字核心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用丰富的历史史实从史的层面讲清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重点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清党的十八大从个人层面提出的这八字核心价值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按照《意见》的要求,系统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要深入挖掘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局面。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要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化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形成二者之间的合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证明,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核心的隐性课程在人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根据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本着“着眼未来,关注现实,着重建设”的精神,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形成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

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教师价值观的正确与否,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必须要抓好提升教师素质这个关键环节。要把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高高校教育队伍整体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使他们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各门课程之中,既言传又身教,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要加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与宣传。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要求高校理论工作者深入开展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工作,不仅要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及其理论根据,而且要深入阐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培育的途径与方法,产生一批有创新价值的理论成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高校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报纸、广播台、板报、政治学习等多种途径,针对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和方法,把宣传普及与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管: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大学

主办单位: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编:杨鲜兰 、杨业华

执行主编:翟艳芳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430062

电 话:027-88664125

E - mail zhaiyanfang@hotmail.com

网 址:http://marx.hubu.edu.cn

上一条: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4年第二期 下一条: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关闭